科学家为什么不愿克隆人看看多莉羊的经历,
笔者东邪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大多数动植物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需要雌雄双方的生殖细胞结合才能完成基础的繁衍任务,因此如果雄性动物找不到雌性动物进行交配,它就无法在种群中留下自己的后代。当然,有性生殖也有明显的益处,即促使基因多样性不断产生,让后代拥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在自然界中,有性生殖通常是中高等植物和动物才拥有的生殖能力,大多数低等动植物只能通过无性生殖去繁衍后代。相比起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势在于到了性成熟时期,动物个体就能自己完成繁衍任务。上个世纪有科学家从无性生殖上获得启发,产生了让高等动物也能通过无性生殖繁育后代的想法,于是“克隆技术”诞生了。
什么是克隆技术?
克隆的英文单词是“clone”,意思是复制,本质是无性生殖,它应用在动物身上就是用一种动物作为模板,然后复制出遗传物质一模一样的后代。广义的克隆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克隆,其中植物克隆的方法就有嫁接、扦插等方式。狭义的克隆指的是动物克隆,这门技术的难度要比植物克隆要高一些,但是原理也不难理解。
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个取出细胞核的卵细胞,之所以要去除细胞核,是因为要为其他细胞核腾出位置。然后从一只动物的体细胞中获得细胞核,将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现在体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育,等胚胎发育稳定后再转移到雌性动物的子宫内继续培育,直到最后雌性动物产下后代,这个后代就是克隆动物。
由于克隆动物的细胞核是另一只动物提供的,因此它的遗传物质和另一只动物几乎一模一样,进而导致克隆动物表现出的性状也和另一只动物十分相似。为了验证这个思路的可行性,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群科学家开始在绵羊身上进行实验,到了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头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诞生了。
克隆羊多利是如何被克隆出来的?
多莉羊的诞生震惊了全世界,让人们看到了通过无性生殖也能制造动物体的可能性,而且制造出来的后代与父代几乎一模一样,那么多莉羊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起初科学家在实验前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绵羊的体细胞大多都已经高度分化,例如分化成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器官里的细胞。
如果让这些高度分化的细胞提供细胞核,那么最终培育出来的相应的器官或部位,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实际上科学家可以从雌性绵羊的卵细胞中获取细胞核,但这么做就降低了克隆技术的难度,他们想要做的是直接从体细胞中抽取出细胞核进行实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将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退化为最初的干细胞状态,但当时医学界还没有这种技术出现。
于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小组开始研究如何让体细胞重新变成干细胞,最后他们提出了“饥饿”技术,经过实验该技术可以诱导已经分化的细胞变回未分化状态。这一技术出现后,该团队立即展开了克隆羊的计划。实验人员选取了母羊A的乳腺细胞作为实验对象,然后将它进行培养和“饥饿”处理,然后取出细胞核植入母羊B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里面。
然后用电流刺激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融合,最后形成一个杂交细胞,将其放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培育,分裂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植入母羊B体内进行代孕。据了解,这个研究团队共进行了次克隆实验,最终只有一次实验成功了,多利羊就是在这次成功实验中诞生的。由于克隆羊的细胞核来自母羊A,因此多莉羊长大之后的外形看起来和母羊A几乎一模一样。
为何多利的寿命少了将近一半?
翻阅那个时期的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该团队对外公布多莉羊出生的时间是在年,而多莉羊实际上在年就诞生了,他们之所以要推迟宣布结果的时间,是因为担心实验的低成功率会引发外界对这项技术的消极态度。但让所有研究人员没想到的是,多莉羊诞生的消息发出后,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报道这件事,克隆动物技术也被认为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生物技术之一。
但好景不长,多莉羊最终并没有像其他绵羊一样活到12岁甚至更大的年龄,它在第七个年头就因为肺部感染和关节问题离开了这个世界。多莉羊的去世再次引起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