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个无底的ldquo坑rdqu

常听见有人说,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真是这样吗?狭义上的确可以这么说。因为草书在各种书体上是提炼度最高,也是最具表现力的。抽象,是艺术高级阶段的自然演进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何种艺术表现形式,也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当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全都朝向高度抽象化的方向演进!汉字首先是象形符号,其次是表意符号。草书便是这类符号以及由其所构成的书法艺术的抽象表达形式。如果把这种抽象演进定义为一种境界的话,那么它只能是在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出现,绝不会出现在初级阶段。并且,非臻于此道者极难领会。这是大象无形,更是大道至简!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以上说的是把草书定义为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合理性。当然,这也是一种“相对论”,或者说针对某种书体定义书法艺术的境界说,本来就是一种狭隘的认识。真正的高境界或许早已化为无形,更何来书体而言。(本人不认为单存的线条组合或水墨构成是书法艺术,书法不能脱离汉字的形式独立存在!)草书之难,从重新认字开始但在篆、隶、草、行、真等诸多书体中,就技法而言,草书的难度系数的确是最高的。其它书体,尤其是我们从小学识字起最先接触的楷书,只要有个老师略微一带,甚至自学能力强的只需自己临帖,随便谁都可以很快上手入门。草书你试试看行吗?民国时期于右任编辑出版《标准草书》,想在实用层面推广普及,然而并没能成功。明朝韩道亨在他的《草诀百韵歌》的开篇写道: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可见,草书之难,首先在法度上。何为法度?即做草的方法、规则、尺度等。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也是千百年来书法史上,真正的草书大家寥寥无几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还只是针对单个字形来说,即草法中的“字法”。我们从小学或幼儿园识字开始,学的便是楷书,也就是国家通行的正体字。识字教育实际上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从认识到会写,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那么草书的学习呢?也是从识草开始。毕竟草书的字形,与我们熟悉的楷书,很多都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学习草书第一步需要重新识字!许多不懂书法的外行往往以为行草书都是楷书的快写,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连笔字”,这种认识当然是大错特错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学书法而缺乏行草书造诣的老师,会过份机械地强调楷书笔顺的意义。他们以为掌握了楷书的正确笔顺,便可以为行草书的学习打基础。其实只要随便读几本草书字帖,就不难发现,许多草字的笔顺完全打破了楷法的书写习惯。如“牛”、“羊”、“有”、“千”、“朱”等,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虽说现在的简体字有些来自于草书,如“为”、“尽”、“东”、“书”等。但在未曾深入学习草法之前,也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笔走龙蛇,其实是戴着镣铐跳舞以上讨论的还只是相对基础的浅层问题,草书之难更在用笔上。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而草书的线条更是笔走龙蛇、变幻莫测。方笔圆笔、中锋侧锋,行笔过程的迟涩、提按、使转,以及墨色浓淡、焦枯等,都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的表现效果。蔡邕的《笔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草书有着极强的抒情性,达到一定功力的确可以任随性情在笔端流淌。然而,看似随意挥洒,实际上却又有着集极其严谨的法度。因此草书犹如文学体裁中的格律诗,是带着镣铐跳舞!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把舞跳到最好,水平差了肯定不行。除了单字结体与线条技法的熟练运用,一幅优秀的草书作品,更需要气势贯通,整体协调。无论外行还是内行,欣赏者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作品的整体气象。在这点上不分厅堂巨幅还是案头小品。因此,对于书家来说,无论你对单个字法掌握多么熟练;笔锋墨色的运用多么得心应手,在通篇的整体性上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瑕疵,整幅作品可能就是失败的。书法是个无底的“坑”讨论草书之难,多数还只停留在技法层面上。真正达到一定高度,更需要在取法不落俗套的前提下形成自家面目,此时方才有资格论及境界高度的问题。但为何又说草书更能体现书法艺术的境界呢?这就好比让一个人写一辈子楷书、篆书或隶书,写到最后很难保证依然如初的那般平正规矩、一板一眼。总不免希望更灵动甚至不羁一些,也更加抒情,朝着“散怀抱”的方向转变。所以书法才会发展出草书,乃至大草、狂草。要知道,草书是真正脱离了文字实用层面的艺术形式。作篆、隶书者,从古至今也还有不少人尝试“草篆”和“草隶”,这与本文开篇讨论过的艺术抽象化演进是同样的道理。当然,“境界说”还可以更广义地理解。其实任何一种书体,都具备无限广阔的探索空间,若深入研究,会发现无穷多的意味蕴藏其中,永远没有止境。总之,书法这东西就是:入坑方知此坑无底;越学越觉博大精深!书法与剑客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个复归的平正与初学时的平正是一还是二?如果是一回事干嘛要绕这么大一个圈?所以,当然不一样!区别就在境界上。好比一个少年剑客。初使轻剑,利刃绕指柔,快马恣意,携侣同游,驰骋江湖——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几十年后,锐气尽消,少年手中早已换就大巧若工的无锋重剑,却能举重若轻。前后便是人生境界的不同。然而,这却不是最高境界。剑客暮年,退隐江湖,不再使剑,复归未出江湖前的平凡生活。但此平凡,却非彼平凡,此时红尘中历劫归来的剑客,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但却是真正的世外高人!因此,书法中这个复归时的平正,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返璞归真,更是出乎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状态。书法即人生弘一大师,早年秦砖汉瓦无不涉猎,后期却融汇佛法于书法,褪尽烟火气,达到“忘法”的境界。这也是一种人书俱老,更是人书合一,没有他的人生境界,别人刻意是学不来的。真正的高境界,也没所谓草书不草书,甚至书法不书法的。至少我本人只能在想象中望尘莫及。他的尽头,可能是自然境界,可能如天地境界,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总之那肯定是一种人生境界,并非什么草书,或书法的最高境界。

每日采撷书法文章,传播书法学习经验,敬请书法同好们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