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籍业余词作家谭德成老杨这个人
那天,握着老杨的手,还是那么有劲儿,距离第一次见面已经整整四十年了,我们从风华正茂变成了银发满头。老杨发型没变,方正的国字脸依然棱角分明,额头、眼角记录着岁月的印迹,说话的声音没变,山里人朴素的本色没有变,还是那个豪爽耿直、永不服输的汉子,还是当年在人生湍急的河流里奋力搏浪的状态。他说,一直在找我,找了几十年啦!相见如故,彼此对望,眼眶里闪烁着泪花,心里感慨无限。 我和老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相识相伴。那时,我从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家乡的一个村子里教书,他在另一个山高路远的村子里当代课老师,后来当民办老师。因为当时大力开展农民教育,我们都被抽借到乡里一起工作。由此,我俩同住在一间木板房里,一张木桌子办公,一架木板床睡觉,水瓶、脸盆等生活用品都是共用。白天忙工作,晚上聊家事,有时聊远了,滔滔不绝,夜不能寐。 记得一个寒冬的晚上,乡里的夜会结束得特别早,外面黑漆漆的一片。我俩坐在床头开始聊白天那些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兴致勃勃,没完没了。“嘿嘿”,老杨突然打断我说话,像是发现了什么,让我顿时有些惊恐。他说好像隐隐约约听见大门外有婴儿啼哭声,说着披上衣服开门就走了。那天晚上我一夜未合眼,忐忑不安地等着他回来,但他一夜未归。 第二天清早,老杨回来了,有些疲倦又有些兴奋的样子。原来,他凭着直觉判断,应该是被丢弃的婴儿发出的微弱声音。循声而去,一个破布包裹着的女婴被放在路边,老杨本能地把婴儿抱了起来,年轻而又善良的他却不知道应该抱到哪里去。犹豫片刻,他心一横,将婴儿抱回家,等待她的家人清醒后来认领。就这样,顺着弯弯拐拐的山路回到山里的老家,将婴儿交给妻子,回头又来到乡上。那个年代,多一口人,多一张嘴,就多一份责任和压力,况且那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抱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回家,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后来,我调进县城工作了,老杨回到了学校教学岗位。老杨是一个头脑非常活络、紧随时代潮流的人,加入打工潮,此后杳无音信。 多年以后,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宣传部办公室装订文件。县委领导到办公室来,让我马上跟他下乡去调研。没有任何准备的我,在办公室留下一张纸条后,跟县委领导坐上了下乡的车,一路风尘,一路飞扬! 趟过了河,翻过了山,来到一个叫大龙孔的高山草场。一群山羊像云朵般飘移在青草丛中,一个身影由远而近,似曾相识,走近一看,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杨!他满脸放光,紧紧握着县委领导的双手,激动得没说出一句话来。我诧异地问他,什么时候又当起了牧羊倌? 原来老杨下海不成,又西走新疆。边疆地域辽阔广袤,在人生感到茫然的时刻,看着一列列火车穿过沙漠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草地和牛羊依然充满勃勃生机,生命充满无限潜能。大自然的启示让老杨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坚定信念追逐理想的光芒让自己灿烂一回!他怀揣着希望再次回到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得到了社会的 春潮带雨晚来急,刚刚孕育商品经济的时代,需要“领头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老杨的创业故事很有价值。县委领导当即给我布置任务,要求我在这里蹲下来采访老杨的创业经历。夜里在火塘边,他平静地讲述着这些年下山又上山的闯路故事,一个个细节、一次次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连夜赶写了一篇纪实通讯《闯路记》,很快刊登在党报上,老杨也因此名声远扬。 让人欣喜的是,就在这一年,老杨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获得了创业大奖,从颁奖台上牵走了一头波尔山羊,再后来被评为农民劳模,招聘为乡干部,晋升为乡领导,人生之路越走越顺畅…… 后来,因工作变动我从县城到了万州。老杨一直在老家的一个乡镇工作。中途听说他遭遇过一次车祸,伤势不轻,因为他的乐观和豁达,终于挺过来了,现在已经退休了。抱回去的女儿特别孝顺,第二胎生了一对龙凤胎,老杨经常帮着照顾,过着含饴弄孙、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次分别的时候,老杨说他已是古稀之年了,神情里有些骄傲,也有些无奈。望着老杨离去的背影,很是不舍。或许多年的艰辛让他的步履有些沉重,那一头银丝似乎在展示着岁月的风霜,那不再挺拔的身板似乎在诉说着这些年的不易…… 老杨,我的老友,挂念并祝福,晚年幸福,一定要幸福。 (作者系开州籍业余词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