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蒲城洞耳元代蒙古人古墓壁画

年春,陕西蒲城县洞耳村赵金粟在果园引水浇果树时,因渠水下漏而发现了一座元代至元六年所建的蒙古墓,从此揭开了蒙古墓神秘的面纱。元代蒙古人盛行秘葬,很少被发现,从成吉思汗到林丹汗安葬在何处,学术界一直在寻找。蒙、美、日等国的科学工作者,查寻了许多年,也未有结果。根据史料记载,早期蒙古人的坟墓是“保密”的。不管是贵族的还是平民的,尤其是皇帝和诸王的埋葬地,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到了元朝,蒙古人为了维护统治,虽然推行儒家文化政策,各民族习俗不变,各依旧俗行事。蒲城洞耳村,发现的这座蒙古墓,属贵族秘葬之一,开掘后,沿坡道而下,至4米深处,即到墓门。墓门面南,系砖箍拱形门洞,高约1.2米、宽0.9米、长约2米,进入门洞即是墓室。墓室系用砖砌成不同面距的八棱形,并向上延伸成为穹窿顶盖,呈现蒙古包状。高约4米、直径3米。墓室底亦用砖砌。墓室右侧筑有砖砌神台,高0.5米、长2米、宽1.4米。上卧一对男女骨骸。无木质棺椁残迹及陪葬物。墓穴发现后,末开掘之前,有不少村民下去看稀罕。因而,墓室内遗物及神台,有所损失和破坏。古墓入口全墓室和门洞均用白灰泥抹过,上饰以彩色壁画。整个壁画颜色,虽说时光已流逝多年,但仍很鲜艳夺目,基本完整。整个壁画的布局可分为门洞、正中、右侧、左侧及墓顶五个部分。门洞绘画是“牧羊图”。群羊各显神态,有的低头食草,有的举头张望。旁有牧人,着蒙古服蒙古帽,眼神专注,举鞭注视羊群。门洞牧羊图古墓中壁画由“堂中对坐图”、“行别献酒图”和“醉归乐舞图”三大部分组成,总共有20多个人物,其中男女都是蒙元时期服饰,衣物左衽,衣物左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标志,留的发式男的是蒙古婆焦发式,女的头戴姑姑冠,也是蒙元时期的标准打扮。对坐图门洞对面正中部分为“堂中对坐图”,绘着墓主夫妇,男右女左,并排坐在各自的圈椅上。男主人面部丰满,唇上和颌下留短须,眉目含笑,头戴折沿披缨帽,身着蓝色交领左衽束袖蒙古袍,腰束红带,足蹬红靴。女穿红色蒙古袍,头梳贵族“姑姑冠”。墓主之后画有木雕嵌画座屏。屏风之上绘有正方形匾额,匾额内容书有墓主官爵、名讳、开穴日期。墓主两旁站着男女侍从。男抱杖器,女捧梳妆用的红色三连盒。二侍身后均画有木桌,桌上放着花瓶、玉壶春瓶、缫、盘、高足杯等生活用品。“家居图”两侧至门洞有石栏假山、花草树木及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作为背景,均与门洞周沿所绘的互相攀绕的粗线图案相连接。墓室正中“对坐图”上方的矩形匾额中文字,是汉字用毛笔书写的。其中的“大朝国至元六年”中至元在元代有两个,一个是忽必烈还没有改蒙古为大元的时期,这里称为“大朝国”,就应该是忽必烈的年号,因为“大朝国”是“大朝蒙古国”的简称,再加上第二个至元六年对应的不是己巳这个花甲,所以应该是宋元对峙的忽必烈当政时期,“岁次己巳”中的“己巳”,采用了六十花甲纪年法;“二月清明”则釆用汉历法及节令;“娘子李云缐”是河中府人,即现在的山西永济人,应为汉族人﹙蒙汉通婚合葬,称作“蒙汉合璧”﹚;蒙古人有名无姓。但墓主“张按答不花”的“按答不花”名前,贯有我国汉族中姓氏人数最多的“张”姓。表明是宣德州人,即现在的河北宣化人。献酒图门洞左侧部分绘“行别献酒图”,紧贴门洞绘着大树,树上拴有一红一白两匹膘肥体壮的战马,马旁的墓主欲出征或狩猎,后跟有健壮的护卫。两位仆从一手持玉壶春瓶,一手高举盘中的酒杯,跑在主人面前,为其饯行。两只猎犬也为主人的出行而狂奔跳跃。乐舞图门洞右侧部分绘“醉归乐舞图”。上绘墓主荣归景象,两匹奔波疲惫的战马,缚在挨门洞的枯树上,马旁三位艺人,一人弹“火不思”四弦琴,一人击掌作节拍歌唱,一人手舞足蹈地独舞。主人由一仆人搀扶,疲劳的主人虽腿弓腰弯,但看到别后的家人载歌载舞地热情迎接,则面露喜悦。那位手持玉壶春瓶,高举酒杯的人,则紧跟在主人身旁,期待主人接饮。攀花图墓顶绘有仿蒙古包顶的钩云状圆圈图案,圈下有四幅“儿童攀花图”,中间隔着四颗喷射火焰的宝珠,连接成圈。绘画除“家居图”外,其他的人均为男性,身着短袍长靴,腰带上系烟壶。整个壁画反映的室内装饰、人物衣着、坐姿坐具,与元刻本《事林广记》中的插图完全—致,表明这是典型的元代蒙古人生活状况。也与我们后来流行的娃娃年画风格类似,可能娃娃年画最早也是来源于元代的这一风俗。元代留下的历史典籍本身就不是很多,在陕西蒲城县洞耳村发现这么一座蒙古风格的墓葬,那也是比较罕见的,据说也是渭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从这座蒙古墓的墓室造型、壁画内容上来看,反映出此时此地蒙古族文化的时代特点,特别突岀。首先墓室建筑形状,保持了蒙古包状,但下部却为八棱状,采纳了道家文化的“八卦”形式。壁画中的人物衣着风格,家具陈列,生活场景等对于研究元代蒙古和其他各族先民在蒲城的活动轨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少有的原始资料。虽然没有写人物经历,从记载来看应该是在蒲城当地为官,最后落户蒲城,死后葬于蒲城,服饰风格上汉族随嫁蒙古人的风俗。所以整个墓内壁画都体现了宋元对峙时期的蒙古和汉民族的融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