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牛羊,有什么与众不同

#山海经之上古密约#作为保存中国神话的主要典籍,《山海经》描绘了众多具有人的外貌特性和情感的神兽。而这些神兽,都是人和不同种类的动物结合而成的。在上古时期,先民就已对常见动物的特性了如指掌,反映在《山海经》中便是各个神兽的性格特征,都有着原始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子。今天就带大家了解生活常见的牛和羊,在《山海经》中有着什么特别的地位?△《増补绘像山海经广注》牛牛是先民图腾崇拜的一个主要对象,是神秘力量的化身和财富、权力的象征。先民赋予牛各种神奇的力量,取牛的器官与人的器官组合成人牛形象的神兽。《北山经》中诸犍是牛耳人面神,此神兽具有超强的能力,喜欢吼叫,行走时衔着尾巴,睡觉时盘着尾巴。在古代,牛耳是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诸侯之间要割牛耳歃血为盟,并把割下的牛耳放在珠盘里,由主盟者执盘,因此主盟者也被称作「执牛耳者」;《西山经》有七位取牛身之神,这七位飞兽之神生有人的脸、牛的身子、四只脚和一条臂膊,行走时还拄着一根拐杖。这些神兽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祭祀,祭祀它们的祭品是少牢礼,并放在白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牛的关系极为密切。牛是先民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社会,牛便是第一生产力。人牛相伴,人们便逐渐熟识牛的行为和性情,并赋予牛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把牛当作神一样进行崇拜。△明·郑重·《二郎神搜山降魔图》而《山海经》中的人牛状神兽有这么强大能力的原因在于,牛在古代社会和古人心中地位极高。在物质匮乏的远古社会,体态硕大的牛是人们首选的食物,也是财富的标志。除此之外,牛也是祭祀祖先的首选物品,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俱全被称为「太牢」,仅有羊和猪被称为「少牢」。根据地位的高低,太牢只有天子祭祀时才能使用,诸侯只能用少牢进行祭祀,可见牛的地位之高。在文学作品中,人们也赋予牛丰富的文化内涵。《周易》中牛是负载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表示柔顺、温和、能包藏储存万物,像温顺慈祥的母亲。这些连同《山海经》中人牛神兽的形象,可以看出,对牛的崇拜和亲和,实际上是遍及全人类的一种普泛文化现象。这是因为人类的脚步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十分短暂,而在农业文明时代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牛就是人类从事农耕最重要的帮手。△明·陆治·《搜山图》羊羊是六畜之一,早在上古社会,羊就是重要的食物。羊同时也是重要的祭品,少牢和太牢均包括羊。它不仅是自然之子,而且也是文化符号。人们除了吟咏它作为食物之外,还被其善良、象征吉祥的美德和判曲直、祭祀的功用所折服。因此,《山海经》也有许多人羊组合的神兽形象。不过,和憨直的家牛、家猪相比,羊有自己独特的习性。羊听觉灵敏,怕惊吓。灵敏的听觉反衬得羊的视力极差,再加上羊又生性好动,便总是让羊看上去一直处于漫无目的的游走状态。这种特别的状态使得《山海经》中所有的羊状神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要么缺少,要么错位。这些神兽都是先民在认为羊眼晴没有用处的心理作用下,无意识塑造的形象。△宋·佚名·《搜山图》羊除了有上述习性外,还有喜叫、多食的特点。作为食草动物,羊除了休息反刍之外,基本一天到晚都得进食,只要饿了就会叫个不停,令人寝食难安。先民劳碌于羊的贪吃,也更烦羊的彻夜叫唤,因此内心十分希望羊能变得身心安静。这种希望在《山海经》中有充分的体现:《南山经》中有一种羊状神兽,没有嘴巴,因此它不吃东西,但却死不了。这种习性完全反映了先民对羊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8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