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识中国字吗张善军书法
“金文”是什么?金文是近十几年,因为书法字体的界定越来越细致,就出了一个新名词。实际上,我们上学时说的“钟鼎文”就是现在的金文。以前叫钟鼎文是有原因的。因为那时候能看到的钟鼎文,都是在钟鼎彝器上,通过模具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所以说在夏商青铜器的时代,因为铜的冶炼,把文字铸造到这些器物上。所以说,在前几十年,从考古学的角度和文字学的角度,就把它界定为所谓的钟鼎文,但是近些年改了个名字叫金文。篆书是一个大项。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不单纯指的是金文,它也包括籀文、甲骨文、包括我们以前学过的石鼓文,这些都是属于大篆的范畴。我还是先通过语音的形式跟大家讲一讲怎样学习小篆,大家听一听就可以了,如果觉得有重点,可以简要地做个记录。人们把秦代和秦代以前的文字统称为篆书,就像今天朱姐问大盂鼎是什么文字?是篆书吗?是金文吗?这些问题按理说就不应该再问了。篆书涵盖的两大主项就是大篆和小篆。古籀文字,用的人并不多。也包括什么呢?也包括甲骨文,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应该听说过钟鼎文,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一个定义,我也讲过。因为很多学者认为钟鼎文界定这个字体不太规范,所以近些年就把钟鼎文这几个字放弃了,重新起了个名字叫做金文。也就是咱们最近一直在学习的三部经典《大盂鼎》《虢季子》和《散氏盘》。这三部经典都是金文至高无上的代表之作。市面儿上流通很多出版物,金文有多少种?其实数不清,无论多少种,都是对这三个经典的补充。至今为止,没有任何金文的出版物能替代这三个经典。刚才说了,把秦以前的文字,统称为篆书。对于大篆来讲,把秦代的篆书称为小篆,也就是说,秦代以后的篆书都叫做小篆,包括清代、明代和元代的篆书都是小篆。秦代李斯创造了小篆。小篆是怎么来的呢?是对大篆改良。无论是增还是减,最终达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目的,实则是对文字的一种统一。而且呢,他把各诸侯、各地的文字组织起来进行了一种美化和制式的统一。咱们学金文的时候就看到了每本拓片上同样的字,笔画有可能多几笔,有可能少几笔。但是在秦代的时候,这种现象就少的多了。而且呢,大篆比小篆的姿态更婀娜,更美观,更质朴自然。小篆修长挺拔,在不同的书家的笔下是有不同的。比例变化比较大,有3:4的,有1:1的,有5:6的,有4:6的等等,但都是以长方形为主。它这种圆转流动平正、盘转、缠绕、纠结、弹性,是一个特点,而且充满了古意。在书法史上,篆书也是独具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一个字体。按文字衍生顺序总结,就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最早的形态叫象形文字。最早就是很多符号儿。小篆就是反映了这个过渡阶段的这些特点,基本上保留了一些象形文字的要素。又在很多结构方面进行了改良。我们学习小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定要认识。现在大家对于篆书的辨识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依赖一些工具书。《说文解字》就成为学习小篆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具书。许慎,是东汉时期的杰出的文字学家,河南人,他把李斯、赵高、司马相如的著作啊,都读的很透,很精。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五经无双,就是没有人能跟他去抗衡。独一无二的杰出人物。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啊,完成了说文解字。有他的儿子许冲,进献给了皇帝。历代的学者对这个著作评价非常高,尤其唐代以后,这个科举考试是必考的一个课题。所以说,许慎呢,就被尊称为“字圣”,像书圣王羲之。《说文解字》收录多个字。按部首分类,分成部。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你要查的这个汉字是属于哪个偏旁。这个是最重要的。有的字并不是说文里没有收,你应该按照正确的笔画去查,否则查不到,这个就是说文的特点。因为说文涉及到文字学,所以说你要知道它的字根是什么。所以说我们今后在文字学的研究方面,一定要深入。许慎这个在文字学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什么?首先,它的第一大贡献就是编写出来了中国的第一部汉语的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语字典。也就是说啊,在他之先若干年。汉字就是这么凌乱无序,散布到全国各地,而且各地的写法也不太一样。他把汉字归纳总结成为个部首,然后解决了它的排列问题。在解决排列问题的同时,他又首创出“部首查字法”,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他的第二大贡献是归纳阐述了六书。我们都知道六书是什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一个新的学说。他继承了前人基础之上,把汉字归纳为六种结字的方法。因为许慎所处的时代,造成他有很多东西没见过,后来出土的钟鼎彝器,所以说他就认为秦代的篆书就是篆书。所以说,我们看到的说文都是小篆,也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对任何就是先贤的一些著述,都不要持过度迷信的态度,都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也有一些见解,认知并不准确。所以说,我们一定用新时代的视角再去对古人的某些观点进行推敲。当然了,古人大部分理论都是很棒的。这个会随着我们读书越多,随着发现的问题会越多,越深入。我们能发现问题,能有问题,这是好事儿,就怕囫囵吞枣。下面说一下,写篆书选择毛笔。我建议大家用不要用太硬的。硬毫不要用。尽量选择与羊毫关联的,比如说加健的羊毫或者是纯羊毫,目的是让笔画多一些变化,让笔画更有金石趣味。汉代的审美取向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时代不可替代的。如果说我们对篆书情有独钟的话,也可以从秦篆去选择一些经典进行临写。比如说像《峄山碑》是非常好的,日本有长安本,是最好的。这个碑,在北魏时期就没有了。再有一个经典,就是《会稽刻石》,这个大家应该耳熟能详。类似这样秦代的石刻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不要选择玉箸篆的写法。什么是玉箸篆,顾名思义是筷子。玉筷子,它又硬又细。笔画比较非常光顺,非常细挺,非常温润。这种书风在当今展览上比较多见,很工细,类似于国画当中所谓的线描工笔,属于一种所谓的技术活,没有什么艺术性。所以说在练习篆书过程中,比较忌讳的就是横平竖直,间架极为匀称,过度雷同的笔法。应该更加强调的是以情制胜,以情动人,润燥相济,就是润燥相济的活生生的效果。但是笔法一定要纯正,篆法一定要纯正,再有一种学习方法呢,就是直接可以清人篆书墨迹为入门初始,进而进入碑刻。清代大篆、小篆方面,包括甲骨蔚为风气,所以说呢,在这个时代。出来了一大批非常杰出的人物。尤其以邓石如为代表。他的经典可不是这个千字文,为什么我选择千字文作为大家的教材之一呢?就因为他的字数量大。而且印刷相当的清楚,篆法也准确。实际上,他的《弟子职》是最有名的,表现出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范本。邓石如的篆书的这个,就是间架雄强、朴茂,而且结构很舒展,非常漂亮,而且又很稳。有方有圆,变化多端,润燥相济,这个一直我是强调的。所以说清代包世臣对邓石如的篆书评价是相当高的,说他是遒丽天成。把《弟子职》奉为神品。而且清代的小篆是历史上面目最多的。因为这时代的名家的取法是相当广博。比如吴让之,他的这个线条儿非常的华丽,杨沂孙、用古籀文方折厚重的笔法,徐三庚,像有一种恣肆飞动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很好的样板。所以说对小篆情有独钟的朋友来讲,一定要广取博收,采纳各家之长,在对篆书的写法有一定基础之后,就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追求。并不是说大家跟我学完之后都写成我这个样子啊,那也是不对的。所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好恶,去选择不同的经典。而且要根据自己的风格追求,去选择。孙过庭书谱当中对于篆书就有过非常精辟的一个概括就是:篆尚婉而通。就是婉转流通,就怕写的过度生硬,所以说一定要让笔画儿的粗细变化不要这么过度。这个也是我们现在大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接,就是不会流转。很多地方显得很呆板很生硬很机械。篆书笔顺我也讲过,以搭建结构美观合理为原则,但是总体来讲遵循一些楷书的先后顺序,大致按照这样的规则就可以了,要求并不是过度苛刻。就是自上至下,自内向外等等。最近我在隶书每日一字当中的示范,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完全是为了搭建结构的更加合理。年6月28日晨根据张善军书法讲座语音转换金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小篆小篆小篆石鼓文
上一篇文章: 识字4中国美食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预 下一篇文章: 同步课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