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章瓷中国制造的欧洲时尚,为什么会让贵族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名叫做China,不过这个词的本意,也就是当我们把前面的c换成小写,它其实是瓷器(china)的意思。

这些东西诞生于火与土之中,它们的身影走过沙漠,掠过海洋,遍及六大洲五大洋,它们被无数的商人视作神话,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外销瓷”。

01

对于那个时代的欧洲人来说,中国就是出产瓷器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国。毕竟,对于欧洲人来说,一套瓷器代表着什么?是财产吗?

不,是尊严。

只要你拥有一套来自遥远的东方的精美瓷器,就能挺胸抬头名正言顺的说一句你是上流社会的一员。而今天介绍的重头戏,是外销瓷中的贵族——定制外销瓷。

所谓定制外销瓷,就是为某些西方客人特意定制的外销瓷,对于欧洲贵族来说,一套定制的外销瓷,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今天的历史,我决定从年开始叙述,这一年的荷兰俘获了两艘来自葡萄牙的满载着中国商品的商船,一艘被称为“克拉克号”,一艘被称为“圣卡塔里娜号”,其中仅“圣卡塔里娜”号(St.Catarina)就大约运载了十万件瓷器。随后,在当年的8月,这批瓷器在阿姆斯特丹的拍卖会上亮相,结果举城轰动,不,这个形容是不准确的,应该是举洲轰动,这些精美的器物吸引了全欧洲的贵族,瞬间就风靡了全欧洲。

在这个时间点,也就是17世纪早期,出口欧洲的瓷器主要是克拉克瓷。这是一种美丽的青花瓷,装饰有开光图案,它宽边而且在盘、碗的中心位置往往有绘画,一般是山水、花鸟等图案。

有趣的是,按照命名的惯例,这种瓷器前应该冠以产地的名字,不过荷兰人并不知晓这批瓷器从何而来,于是无奈起名为“克拉克瓷”,也就是“从克拉克号中找到的瓷器”。

02

关于这批瓷器,目前的考古界根据其工艺、风格以及纹饰特点,推测它是明清景德镇或武昌所产的青花瓷。根据目前学界的推测,这一批瓷器应该是被走私商人运往台湾等荷兰商人活动的地界,随后被辗转运回欧洲,并引起轰动。

通过这种方式运送的瓷器,不仅数量少,而且在形制上也其实并不符合欧洲人的使用习惯。于是荷兰的总督杨·彼得森·科写信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希望他们能向“遥远的东方”定制一批符合欧洲人使用习惯的瓷器。

这就是最早的一批“外销瓷器”,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批瓷器未能成行,由于史料的缺乏,暂时不能确定具体缘由。

直到年,巴达维亚总督安东尼·范·迪门在信中写道:“欧洲已经塞满了这些普通的瓷器,我们之后应该减少此类瓷器并要求定制更加精美和优良的瓷器。”

随后,荷兰东印度公司针对这一情况,为中国供应商提供了木制的盐瓶、广口的餐碟、芥末罐、执壶以及漱口盆等模具。按照模具制成的这批瓷器,很快就在欧洲大受欢迎,使得海上马车夫们赚了个盆满钵溢。

在定制瓷器中,尤为高贵的是“纹章瓷”,所谓的纹章,就是一些有着特殊含义的特定图案,一般都是某个贵族的家族的代表。这种文化源自中世纪时期的战场,用于区分身穿盔甲而无法识别身份的战斗者,之后逐渐演变成个人身份和财富的标志出现在各类用品上,例如银器、印章、玻璃、家居用品和装饰品。纹章可以继承,是“家族”荣耀和成就的象征。

顾名思义,所谓的纹章瓷,就是带有专门纹章的瓷器,属于定制瓷器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因其对欧洲人有远超于普通瓷器的意义,所以价格也比普通瓷器高出不少。在当时的瓷器贸易中,普通的瓷器交易占据大头,而私人的瓷器贸易则是整个瓷器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价格却远远超过普通瓷器贸易。而在私人的瓷器贸易中,纹章瓷仅占其中的1%-3%。因此,纹章瓷通常会被视为外销瓷中品质最好、定制程度最高的品类,自然,身价也是随之水涨船高,堪称是价值连城。

03

在瓷器的进口国中,英国是最大的纹章瓷买主国,整个18世纪至少有套纹章瓷抵达英国,平均每星期就有两套,按照英国外销瓷专家安吉拉·霍华德的说法,“英国的订购量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十倍之多”。这与18世纪早、中期的英国的经济繁荣有关,那时涌现出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商人、银行家、政客、律师和专业人士。

其实关于这些外销瓷器,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17世纪,欧洲本土的陶匠制作出一种名贵的陶器——代尔夫特陶器。但随着外销瓷的流入,这些白底青花的精美装饰和轻薄坚固的质地对传统的代尔夫特陶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于是欧洲的陶匠师傅们开始纷纷研究怎么把代尔夫特陶器做得和中国瓷器一样精美。但由于缺乏生产瓷器的关键材料和技术,他们在陶土上涂上白色的薄泥浆后,以釉下彩画上中国风的图案,再加上透明釉,以模仿白瓷青花。虽然他们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但这样生产出来的陶器即使与中国瓷器白底青花的色彩相似,但在质地方面依然无法与之相媲美。

不过每个人都有他们出场的机会,这些仿制品,在后来成为了中国工匠们认识欧洲器具的模型。

其实外销瓷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到大唐时期,这个时候高温瓷刚刚诞生,并且由于唐帝国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使得瓷器在唐代就已经正式成为一种价格高昂的外销商品。从晚唐到五代再到宋朝,是中国瓷器外销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独领风骚的佼佼者们,是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和长沙窑彩绘瓷,尤其是其中的长沙窑彩绘瓷,甚至在亚非的13个国家和73个地区都曾有过出土发现。

而之后的宋到明初,则是外销瓷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景德镇的各类瓷器开始后来居上,名扬中外,其中的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都成为了外销瓷中的“主力军”,没办法,毕竟是御窑。而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线越来越多,覆盖地区也越来越广,中国在这条贸易链条上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随后明清的海禁政策使得外销瓷的出口量大为减少。

不过在海禁的过程中,其实有过数次开海,尤其是明朝的隆庆开海,一时间大量的瓷器涌入欧洲,普通瓷器的价格甚至因此下跌。但也正是因此,才使得荷兰人开始寻觅定制瓷的商机,间接促就了定制瓷的诞生。

其实17世纪荷兰的定制外销瓷并不仅仅促进了瓷器的发展,更体现了中西方艺术与文化的沟通与互动,是中外文明交流的一个缩影,具有不平凡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你能在全球很多博物馆中找到它们的原因。

参考资料:

《景德镇瓷器的研究》周仁

《安吉拉:我嫁给了外销瓷》陈蓓露

《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叶宏明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未定君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7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