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2018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阅读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人与羊是可以交朋友的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以记叙为主,间杂议论,作者通过一只羊的非凡表现,来说明所有生命都需要被理解和尊重的主题。

一、结构与顺序(理读)

本文是以一只绵羊为主线展开叙述的,依次讲述了绵羊的几件事,来说明这只特立独行的羊。

第1段是个引子,交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影响的除了人和事情,还有一只羊。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没有说,设了个悬念,引出话题。这种写法类似古代诗歌中的起兴手法,即在说这个事物之前,先说别的事物,之后再引出这个事物。

第2段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和“人物”:一只大绵羊。

第3段介绍了我对羊的最初印象,以及羊在家里的地位,就像家人一样。这是介绍羊的成长背景,为下文介绍羊的种种特别的行为做出铺垫。

第4段把常人对羊的印象和我对家里这只羊的印象作对比,进一步为下文介绍这只羊的独特之处做出铺垫,设置悬念。

第5段通过羊反击二哥侮辱性动作的事例,说明羊不逆来顺受的性格。

第6段通过羊反击邻居捉弄的事例,说明羊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接受虚情假意。

第7段承上启下,总结前面两段所述羊的个性,引出下文的责任心、聪明的叙述。

第8段通过羊发出警示避免损失的事例,说明羊有很强的责任心。

第9段通过它从窗户侧头观察室内的事例,说明羊带有点神秘和诡异的聪明。

第10段交代了羊的结局,同时以议论的方式升华主题,阐明主旨,照应开头,也回答了第一段设置的悬念。

作者通过介绍一只大绵羊的几件特别的事,说明了这只羊的特别之处:犯错误能接受教训,但绝不逆来顺受;有很强的自尊心;有很强的责任心;带有点神秘和诡异的聪明。这是一只特别的羊,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羊。强调这不是一只羊,而是一个人,进而阐明主题:要敬畏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世间所有生灵。

人与羊也可以进行心灵交流

二、鉴赏与评价(品读)

文章结构清晰,前后照应,层层设疑,层层铺垫,夹叙夹议,表达非常朴实,没有丝毫渲染,却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一些生灵。

1.“一只羊其实怎样”这个标题比较特别。读者可以认为是个疑问句: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呢?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肯定句或感叹句: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读完全文,读者可以发现,文章开头表达出的是疑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到文章结尾则变成了肯定句或感叹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升华了主题。

2.“另外,还有一只羊。”这句话是本段的画龙点睛之笔。作者先提出,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保留一些东西,作者自己也留存了一些人或事情,然后再单独指出“还有一只羊”。这么写,起强调作用,突出了这只羊对作者的印象和影响,同时又设置了悬念:为什么是一只羊呢?这只羊有什么独特之处?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3.“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其强调作用,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让读者更加好奇。

4.“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这句话确定了羊在全文中的形象和感情基调,这哪是一只羊,分明是一个人。至少作者是这么认为的。

5.“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这句话与羊的“健壮、肥硕”形成对比,是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全家对羊的态度,是把它作为家庭成员,“而且是一个大人”,表达了作者家对羊的关心、关爱和尊重。这样写,实际是交代了羊的成长背景,也为下文羊的种种特别行为进行铺垫。

6.“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这三个错误实际指同一个意思,即不管是人还是羊,都没有把羊当成羊,而是当成人,一家人相濡以沫,平等相处,互相尊重。

7.“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人与“我”这个家里养了这么一只羊的人,这三类对于羊的不同认识源于对羊亲近程度、了解程度不同。第一类人认为羊是弱势群体,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无话可说。第二类人认为羊就是餐桌上的肉。只有从小养羊,和羊亲密接触的“我”才能把羊当人一般平等对待,因此觉得羊的这些独特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这是作者用对比的手法,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对下面详细介绍羊的“所有作为”做的进一步铺垫,继续设置悬念,调动读者的情绪。

8.“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说明了“我”这么看待羊的原因,实际表达的是,人要以纯真、单纯的心去与动物平等相处,才能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平等。读到这里,读者很容易会联想到冯骥才写的《珍珠鸟》。那篇文章表达了互相信赖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本文则认为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关键,人不应该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主宰,都是以俯视的眼光看待世间的生灵,所以难以和动物和睦相处。实际两文内涵相同,异曲同工。

9.“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这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羊为了维护自尊的执着,表达了羊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是一只非常特别的羊。

10.“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这是议论,既是对下文将要叙述的事件的评价和总述,有渲染了气氛,设置了悬念:一只羊聪明就不错了,怎么还会神秘、诡异?

11.“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这句话对前面的“神秘、诡异”做了回答。一只羊知道追踪、从窗户往里看已经够聪明了,可居然还会侧过头、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这就不单是聪明,还有点诡异了。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引发读者想象,犹如亲历一般。

12.“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虽然没有直说,但从“卖掉补贴家用”“宿命”等可以猜想,只能是成为餐桌上的肉,没有第二个结果。这句含蓄地表达,反映了作者柔软的内心,有对羊的不舍、不忍,更有无力和无奈,因为作者也无法改变世间生灵的结局,只能著文希望人类善待它们。

13.“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这是全文的核心句,说明了文章主旨,那就是:人要对羊、对其他动物、世间生灵一视同仁,一样尊重,像朋友,像家人,像其他人一样,平等对待。

世间生灵自有和谐相处之道

三、情感与观点(评读)

这是一只怎样的羊呢?

这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羊,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还有点神秘诡异。作者赞赏它的独特的禀赋和种种不凡的作为。

这只羊对作者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作者在《魅力永久——一只羊其实怎样后记》中写道:一只羊竟与我们人类约定俗成的关于羊的认识具有如此的天壤之别,不禁让许多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惊异。同时也证明了我们人类在俯视那些比我们弱小的生命时,目光是多么地傲慢。所谓“卑微”和“愚蠢”往往是我们人类的一厢情愿而已。就这样,一只羊打通了我与其它生命沟通的秘密通道,构成了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敬畏,和对世间生灵的悲悯,也贯穿了我一生中对所有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另外,本文的写作手法有很多独特、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第一,设置悬念,极尽铺陈,层层递进。作者在第1段提出问题,第1、2段突出叙述对象,第3段介绍羊的成长背景和地位,第4段不同人对羊的认识对比,是层层递进,层层铺陈,不断调动读者的情绪,引发的好奇心。第7段以围观者的角度,发表议论,承上启下,也是为了铺陈、递进。

第二,叙述羊的行为时,将羊直接人格化。这从很多词句反应出来: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它当即判断出了、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它才和二哥和好、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弄明白发生的事情、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出乎意料地转身、它想知道我一个人,这些词句与常见的拟人修辞手法有点不同,都是直接把羊当人写,就像一个人在做这些事,但因为实际是一只羊,反而起到了突出羊的特异的效果。另外,这样的叙述方式,也说明作者打小从心里就没有把羊当羊看,认为人和羊实际是一样,与全文表达的主旨、主题相一致,因此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前后呼应,开头设疑,结尾答疑,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观点,进一步阐明主旨,升华主题。

说明:搜索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