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地的生命接力,让34岁产妇重获新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徐媛通讯员曾雅琳周艳红)近日,34岁的小美(化名)医院生产时突发羊水栓塞,术中小美出现大出血,共输注血液1.7万毫升,相当于5个健康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和。为保障危重症产妇救治成功,医院联医院转诊。此时,一场生死接力紧急拉开,医院畅通急危重症产妇救治绿色通道,医护团队克服复杂而棘手的救治困难,在多院联动、多学科共同努力下,产妇转危为安。元旦节前,医院评估,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认知功能恢复,成功出院,母子团聚。据介绍,12月13日,孕38周的小美先兆临产,医院进行剖宫产术。不料,术中小美突发心率下降,出现意识障碍继而心脏骤停,医护人员立即为其实施心肺复苏,并行气管插管术,结合小美的病情,高度怀疑她发生了羊水栓塞。羊水栓塞被称作“产科死神”,其发病罕见,发生率约为1/10万,但死亡率可达86%。因羊水里的胎儿细胞、胎脂和胎便等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引发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羊水内有形成分堵塞肺部的血管,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心脏骤停,并继发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产后大出血,是产科医生闻之而色变的临床危急重症。医院立即向当地市卫健委汇报,市卫健委立刻启动全市会诊,在保证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由医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为患者紧急实施ECMO辅助治疗。为保障危重症产妇救治成功,医院联系医院转诊。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中心主任陈金兰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与科室护士长谢霞组织成立医护一体化诊疗小组做好接诊准备。12月14日晚上8时,医院医护团队和家属的护送下,带着ECMO和气管插管被转运至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中心。此时,医院医务人员已为小美实施了近90分钟的心肺复苏,小美依然存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不可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全切,再加上凝血功能障碍,产妇腹腔和盆腔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是ECMO管道的置入又必须抗凝……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为救治设下重重阻碍。陈金兰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后立即制定出诊疗计划;谢霞带领床旁护士详细交接患者护理要点,并指导护理计划制定,体外循环灌注师高雪协助更换ECMO设备确保安全运行;床旁医护人员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同时由医务部组织心血管外科、产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病学科、输血科、药学部、放射科、检验医学科等多学科组成最强后盾,协助开展救治工作。医护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以尽量降低脑代谢进行脑保护。针对盆、腹腔出血与ECMO抗凝的矛盾,陈金兰指导团队结合前期长程ECMO管理经验不断在抗凝与出血间找平衡点,结合多项出凝血指标维持ECMO低水平抗凝。此外,临床药师周艳钢副教授每日评估及时提供用药指导;呼吸治疗师谢娟玉、王嘉睿循证制定呼吸治疗与气道廓清计划促进肺功能恢复;特护团队每日制定并落实护理工作计划,并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终于,在多学科救治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小美情况逐渐向好。12月18日成功撤除ECMO,19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20日撤除血管活性药物后,针对小美脑缺血缺氧导致的认知障碍无缝实施高压氧治疗。“特别感谢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付出,在最危急时刻救了我的妻子。”小美出院之时,她的丈夫激动地说。医院医护团队表示,小美的救治成功得益于多院联动的环环相扣,医院的快速反应和高质量心肺复苏为救治打下基础,医院ECMO团队有力支持为救治赢得时间,医院畅通的危重症产妇救治绿色通道为救治清除障碍,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中医院大平台多学科强有力的接力救援下最终取得救治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9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