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忘给车夫分羊肉羹,车夫次日驾车把他拉

在我国文学史上,成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基本上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成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成语却是比较冷门的成语,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那就是羊斟惭羹。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以私废公的人。那这个成语从何而来呢?《左传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翻译过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攻打宋国,宋国国公派华元和乐吕来抵抗郑国军队,而这个羊斟呢,刚好是华元的车夫。大战将起,华元为了犒赏三军,命人弄了一大锅肉汤来鼓舞士气,刚好到了车夫羊斟这里啥也没捞着,于是这个羊斟心里就有气了。

战争开始以后,羊斟满心怨气的驾车载着华元督战,就在华元下令大军进攻得时候,羊斟想着终于有机会报仇了,驾着车一头就扎进了郑国军队的大本营。华元问羊斟为什么要这么做,羊斟也是回的相当有脾气:“肉汤分给谁你说了算,车赶往哪里却是我说了算。”

于是乎,战争还没开打,宋国主帅已经成为了对面的俘虏,结局当然也是不用多说,郑国轻而易举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从这个故事来看,这羊斟为了区区的肉汤就把主帅给卖了,那不是十足的小人吗?但是你再结合时代背景看,这真的仅仅是因为羊斟小心眼吗?仔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一、关乎于“礼”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对“礼法”这件事看得十分重,上至天子下至臣民都需要遵循礼法,而这个礼法刚好就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国语·楚语下》中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从中可见,吃肉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吃食那么简单,更代表了当时社会阶层的意思,华元肉食犒赏三军,却偏偏他被落下,无疑让羊斟心里觉得是被看不起了。

再说回吃肉的问题上,天子吃牛羊猪等三牲,各国诸侯吃羊肉,士大夫吃猪肉,士这个阶层吃鱼。简单地说,那就是只要在这个国家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是可以吃肉的。

而大战当前,华元以肉劳三军,且不说这些肉分别属于什么肉,就单单的说人人吃肉说明今天他们的社会阶层普遍都成为了士大夫,这时候羊斟没有,无形中就告诉羊斟你的地位不如这里的每一个士兵。

士兵在这里已经是底层了,羊斟还不如一个普通士兵,你说他怎么能不生气。但是华元属于社会上层,羊斟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哪里得罪了这个顶头上司,谁知道华元是不是借这个事在说羊斟我看你不顺眼了,下一步我就整死你。

哪里有压迫,哪里自然就有反抗,羊斟反抗了,于是华元就成了俘虏。

二、羊斟的社会阶层

说这个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以及士,在下面就是庶人了。再说当时的兵,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当兵的,只有社会阶层达到士及以上才有当兵的资格。

也就是说,羊斟在当时最低也是士这个阶层的社会地位,达到士这个阶层吃肉却没有他的份,这再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吧。

再说了,羊斟在军队里的地位属于车夫,在古代来说,也就属于御者,也就是坐在车上的士兵。在当时一车配甲士七人步兵十五人,二十二个人里面才有一个御者,可见这御者也是国家的高精人才,自然更是不可能让一般人来做。

我们再联系一下羊斟是为谁驾车?华元可是一国兵马大元帅,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作为国家兵马大元帅的车夫,再怎么也不可能是一个普通士卒可以担任的了吧。

所以说,哪怕羊斟在当时的地位没有华元高,但是肯定也不是一般的小士族,华元不把肉分给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失误的问题了,更有可能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问题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还觉得羊斟的行为难以理解吗?

三、羊斟最后的结局

那场大战最终因为华元的被俘,宋军大败,战争结束后,宋国国君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救援华元,但是还没等他出手,华元自己就已经逃了回来,具体是怎么逃回来的咱也就不细细追究了。华元回国后,也是想不明白为啥羊斟那么做,还想了很多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之后,又见到了羊斟,他也很是不解的问羊斟,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你的马失去控制了吗?羊斟也没有藏着掖着,很直截了当的告诉他,并不是马儿失去控制了,是人失去控制了。说完这些话,羊斟很快就逃出宋国,前往鲁国逃难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0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