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羊意味着什么
01
电影《误杀》上映半个月以来,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看过的人都觉得很值得一看,这部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被誉为年度最好看的电影之一,虽然翻拍后与原来故事的大体情节类似,但是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却非常用心,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误杀》讲的是在一个架空的国度,实际上拍摄地是泰国,主人公是华人李维杰,他自幼失去父母,吃过很多苦,与妻子阿玉艰难打拼多年,房子建在公墓旁边,靠一个小网络公司为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高中,家庭条件虽然一般,但是一家人平静地生活着。
《误杀》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由于李维杰为人正直,很得当地人的好感,但是生活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大女儿平平参加夏令营被以警察局长儿子为首的男孩们强暴,并拍下视频威胁,警察局长的儿子素察逼迫平平去了她家的仓库,被平平误杀。
当地社会混乱,走私贩毒,各种丑恶碾压着公平和正义。李维杰亲眼目睹过警察们滥用职权、权钱交易,为了保护家人,他想尽一切办法,周密部署,掩盖事实,运用他看电影得来的知识,在时空的交错中,与警方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
在较量的过程中,李维杰展现了他的天才,培训家人反侦察手段,而警察局长咄咄逼人,后来从孩子下手找到了突破口,但是却被证据不足打败,而后引起了社会暴乱,李维杰受到良心的谴责,只得去自首,最后是生还是死?他的结局却留着悬念。
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里有太多的细节,环环紧扣,节奏鲜明,让人看得过瘾。有网友评价道:
“越是呼唤正义,越无法直面真相。棺材盖上的指印,佛寺里逡巡的山羊,试卷上涂改的分数,都在叩问着善恶的天平;埋进棺材的活人,用来赎罪的佛塔,错位的观影用途,都被困顿进人心困局;建多高赎罪佛塔,都高不过良心。看多少犯罪电影,都看不完人心;如果法律不能保护我们,就拿肉身与谎言挡在你们前面。”
可以说,影片中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可圈可点,其中的情节、矛盾、人物的内心冲突都让整部剧颇有看点,值得细细推敲。
02电影中的四大看点。
1、片中人物的设定和演技让人出乎意料。
主人公李维杰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偷偷给被警察局长儿子弄瞎了眼睛的孩子家长出主意,为了朋友跟不讲道理的警察对抗等情节就可以看出来,所以面对妻女所受的伤害,为保护她们,毅然掩盖真相,他的热心助人、沉着冷静、思维缜密的形象呼之欲出。
李维杰的妻子阿玉虽然只是个家庭妇女,但是性情温柔贤惠,及时发现女儿的不对劲,试图帮助女儿摆脱恶少的骚扰,但终因力量微薄没能成功,女儿误杀了恶少,她及时帮女儿承担,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和警察局长的对视,说了那句有力的话:“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让人看到了一个原本柔弱母亲为了保护孩子所迸发出来的伟大力量。
阿玉剧照陈冲饰演的警察局长既有威严又有狠劲,为了混账儿子不惜一切代价,溺爱的结果导致了儿子的屡次犯罪,却仍然想办法替儿子掩盖,这是个失败的母亲形象。
陈冲饰演的警察局长饰演李维杰小女儿安安的演员仅仅6岁,但是她却演得很形象逼真,特别是被警察局长逼供的那一幕,符合人物的正常表现。
片中大小角色都有出色的表现,正是人物的设定和演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补充了故事的完整性。
2、翻拍改编的部分意味深长。
原版电影中,主人公最后成功瞒天过海,而翻拍之后的《误杀》却让主人公自首,很多人都认为这其中是为了电影过审,其实不单单是为了过审,而是为了让故事更经得起推敲,因为不管怎样,真相不会总是被掩埋,任何事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虽然没有被查出来,但是后来李维杰却受到良心的谴责,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小镇上的人都替他说话,但是却引起了社会的暴动,混乱、打杂,而且这一局面一时不好控制,这让他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第二,原本李维杰是信奉佛教的,经常去寺庙里僧人面前布施,但是在他杀人后,僧人却不再接受他的布施了,这对李维杰必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李维杰的自首提供了又一个理由;
第三,本来想保护小女儿安安,但是后来她却学会了撒谎,把原本70分的考卷改成了分,可见这件事在她的幼小心灵里造成了价值观的扭曲,让她学会滴水不漏的篡改,这让李维杰很是触动;
第四,李维杰面对着警察局长夫妇苦苦的哀求,心中难免有触动,大家都是为了孩子,这对夫妻虽然可恨,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也是可怜的;
所以,面对这些因素,促使着李维杰主动去自首,求得良心安慰的同时,为女儿们做一个好榜样,更是从身心去做一个正直的人,不管怎样,公平正义是社会需要倡导和追求的目标。
3、故事情节的紧凑,细节的到位展现。
影片中一开始交代了人物的背景,正是在一个混乱无序的社会里才可能发生这种案例,如果在一个正义公平的社会里,误杀只需要报警就可以,就没有之后的故事情节了,所以虽然开始时看似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但是看到后来却发现,这些背景人物也是关键。在影片中,背景人物都作为证人出现,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观影的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得注意,很多都是有深意的,当时看的时候没觉得,看完才发现很多细节都很到位。
电影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那就是羊,羊在这部电影中可以说是贯穿了全片,也是有其深意的。
03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羊”的意象的隐喻。
在片中,剧中一到关键点、聚焦点、转折处都会出现一只羊,羊出现的次数之多让人深思。片中提到或者出现“羊”的意象有九次,分别在以下地方:
片中暗含着的“羊”有四次:影片的英文名为“SheepWithoutaShepherd”,字面意思是没有牧人的羊,有“乌合之众”的意思;电影的主题曲取名为《亡羊》;电影开始出现片名的时候有羊的叫声;李维杰大女儿上课时,老师讲到了羊的视力。
真实出现的“羊”有五次:李维杰进行第一次布施时,有羊跟随着僧人;李维杰在河边处理素察的车子,被一群羊看见了;在李伟杰和朋友与警察的冲突中,警察开枪打死了一只羊;警察开棺验尸,躺里边的是上次警察打死的羊;在寺庙里,李维杰在犹豫是否自首,看见了一只活羊在旁边经过。
羊这种动物在一般意义上看来是温顺善良的代表性动物,虽然温顺但却处于弱势,沉默的羔羊指的就是默默无闻、待人宰割的弱势群体;羊在宗教里有替罪的隐喻,在《圣经》中,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让他将儿子祭献给上帝,后来上帝阻止了他,于是亚伯拉罕就捉来一只羊作为祭品献给上帝。
从整部影片看来,本来李维杰只是个普通的小人物,靠着自己的善良和辛苦的工作赚钱,没有得罪谁,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像一只沉默的羔羊一样,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意料,女儿被侵犯,他也无法再沉默顺从下去,只得想办法反抗,但是面对着黑暗和强权,为了保护家人,他只得见死不救,致使男孩窒息而死,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不得不去赎罪。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几处彩蛋,是有争议的、是给观众留下遐想的部分:
1、到底是误杀还是谋杀?
2、男孩的尸体去了哪里?
3、李维杰的结局是生还是死?
4、街坊颂叔冷笑是何意?
前两个问题,根据影片很容易做出判断,一开始,平平拿着锄头抡了素察,是误伤,当时男孩并没有死,把他埋在棺材里面之后,男孩又奇迹般地活过来,而且他抓棺材的血迹在棺材板上能看到,声音也被这家人听到,安安在桌子上划来划去就是听见了这个声音,所以男孩是硬生生地在棺材里闷死的。
男孩的尸体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可以推断出就在警察局的大楼地下,因为当时李维杰去布网络的线,看到那个坑很明显也很大,后来警察讳莫如深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影片的开头,李维杰越狱成功躺在棺材里,影片的最后李维杰在监狱里,这前后呼应,到底是真实的越狱还是想象中的,不得而知,不过根据故事情节,可以断定,既然自首,也没必要越狱,或许在棺材里只是在体验那个男孩的感觉。
街坊颂叔一开始给李维杰说遍了好话,但是在最后采访的时候却没发一言,只是冷笑,他的笑是对李维杰的同情,还是憎恶?或许是百感交集?
后两个问题是不确定的,算是开放性的结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答案的,没有说明,都隐藏在细节里;没有答案的,人生哪里有那么多正确的答案呢?谁能又给你指明正确的方向呢,每个人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都是被推着走的。
电影的主题曲《亡羊》中唱到:
“很迷茫,也很慌张,迷途的歧路亡羊,我要不一样,我渴望有担当,有双翅膀自由如鸟飞翔……”
这句歌词也许是对主人公李维杰行为最好的诠释,对家人有担当,对正义有向往,矛盾的心理和行为冲突在影片中一一呈现。
纵观整部影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隐喻深远、伏笔丰富、耐人寻味,以“羊”的意象串联了整部影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李维杰深陷迷途世界的痛苦与挣扎、矛盾与斗争,当他像歧路亡羊一般站在情与法的边缘,该如何选择这关键的岔路口,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哪条路才是通往光明的路?或许是最值得人们深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