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答封面新闻我国部分珍稀濒危物种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7月7日,国新办举行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发布会上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
据介绍,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这几年,我们开展了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大活动和举措,取得显著成效”。崔书红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比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年)》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中国中长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工作。年6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年)》发布,对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作出了安排部署。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崔书红指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稳步建立。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
在监管方面,我国通过开展部门、区域和国际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崔书红介绍,年,全国涉及野生动物违法案件将近1万起,通过严厉打击,涉野生动物违法案件的总数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委,持续开展“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从-年,累计发现了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的违法开矿、违法建厂,在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违法建设旅游设施和小水电站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个,目前已经完成了整改个,整改完成率达到了9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