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雷岗狭路相逢勇者胜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通讯员高万宝

静静的汝河蜿蜒流淌,高大的纪念碑巍然屹立。春光明媚,正阳县油坊店乡雷岗村,成了热门红色旅游“打卡地”,一拨又一拨参观者慕名而来,亲眼看一看当年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的遗址,听一听解放军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现场感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气概。

86岁的雷岗村村民雷凡龙是一名义务讲解员,在“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碑”下,一遍又一遍地为参观者讲述74年前发生在村头渡口的那场惨烈战斗。

年8月24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汝河雷岗渡口时,与国民党军队遭遇。“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和第十五师1个旅约3万人,已赶到了汝河南岸;汝河北岸尾追而来的敌军罗广文兵团整编第五十八师等3个师,离大部队只有50里路;敌人的飞机一直在汝河上空不停地轰炸。”正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杰介绍,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形势千钧一发、万分险恶。

生死攸关时刻,刘伯承、邓小平等赶到汝河边,在距渡口多米处的小草房里召开临时会议。刘伯承说:“如果后面的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战略跃进,而且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由此,雷岗战役在汝河岸边打响。

那年,12岁的雷凡龙目睹了这场被当地群众称为“打死仗”的雷岗战役。“阵地失去了,又夺回来;再失去,再夺回来。”雷凡龙回忆。

当时,刘邓大军炮兵连的战士们借住在雷凡龙家里,“一发炮弹打过来,解放军的一个排长一下子扑到我身上,紧紧盖住了我,他被炸死了,我保住了一条命。”讲到这里,雷凡龙的眼眶湿润了。

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时,雷岗村多户村民捐出多根树木、檩条,30多副门板,30多车秸秆。很快,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浮桥,但浮桥多次被敌机和大炮毁坏,战士们跳进河里,用肩扛、用手托,一人倒下,另一人接着上。

“经过鏖战,8月25日下午4时,4万名解放军、多辆车,顺利通过浮桥。”张杰介绍,刘邓大军突出重围,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中国革命战争从此由被动走向主动、从局部走向全国、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

雷岗村村头,“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正在紧张施工,今年“七一”前能建成开馆。纪念馆前已建成的纪念碑,高19.47米,寓意年;广场上8排24颗红五星雕塑,寓意8月24日。

4月6日,驻足纪念碑前,历史与现实仿佛在这里交汇。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们用鲜血在雷岗谱写了壮烈颂歌,诠释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勇精神。进入新时代,红色精神激励着正阳人民砥砺前行,蹚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带动致富的发展之路。

高岗村脱贫户贺运州养殖波尔山羊,从最初的5只发展到现在的90多只,年收入增加了5万元,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生活。贺运州表示,“贫穷并不可怕,只要勇往直前,踏踏实实地干,就一定能战胜它。”

特色养殖、高油酸花生种植、光伏发电……在一项项扶贫产业的助力下,正阳县于年5月顺利脱贫摘帽,在年实现了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正奋进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编辑:王向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2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