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吃羊蝎子,真个叫绝
中华饮食文明源远流长,“饮食战斗”,有史记载,风趣诙谐,如箭在弦上,先是引而不发,待拉满了弓,抓住了食客胃口,只听得“嗖嗖嗖”作响一片,便有了后世的饮食文化。
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只简单四个字,全面概括了“饮食”在一个人生命全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春秋五霸之秦穆公,传说当年带兵打仗归来,饥饿难耐,他那生得如花似玉、心灵手巧,名叫弄玉的掌上明珠,灵机一动,赶紧合面为父亲做美食,然后用巴掌拍打,用木棍推擀,配上丰富调料和蔬菜,世界上第一碗面条横空出世了。
如同“酒是陈的香”一样,中华饮食文明如千丈高树,生于沃土,根深叶茂,常青永恒。饮食工艺内涵、食材优选,烹饪变幻,诸多方法,经聪明的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人改良、丰富、吸收丶借鉴、传承;食材从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树上长的,草里寄生的,不断筛选;种类由动物蛋白到植物蛋白的扩展(西汉淮南王刘安据说发明了豆腐)……
到了大宋王朝,文化大而化之,饮食遂成积大成者,当然不只仅仅是饮食文化,唐诗余绪宋诗亦光芒耀眼夺目,宋词更成词曲峰巅,书法苏黄米菜成为标杆圭臬,散文唐宋八大家宋占六家,宋之六家“三苏”竟占取半壁江山!
苏东坡更可称全才也,书画文政经史哲及饮食无不通晓。勤政为民的清官,却难以适应朝庭倾轧血轨碾压,贬官杭州。美食东坡肘子(红烧肉)令食鱼为主的南方人也大快朵颐;贬谪岭南,更将生蚝做成了仙味,在一城人吃一只羊的南蛮野地,另劈徯径,拿无人吃(人吃少,狗吃多)的羊脊椎骨先煮后烤,醮以佐料,竟然吃出另一种境界。
这吃法不正是如今风糜神州的“羊蝎子”鼻祖吗?文明文化文章文艺文选,有宋一代,真是厉害了得!据史记载宋都汴梁当是的饮食文化,已经响誉世界。最能权威发布的是宋人一代绘画宗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再现宋汴京经济发达的同时,亦丰富表现其饮食文化的发达。
武大郎的烧饼,绝对不可能因人弃食,大郎能以之安身立命谋生,烧饼不好吃的话,能有人买吗?能有他的市场吗?
东坡肘子,岭南荔枝还有“羊蝎子”……真是了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