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通化市部分重点中学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敞、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三不靠
冯骥才
汪无奇自小跟着爹学手艺,长大随着爹干活。他天生好书画,人有悟性,无师自通。但他不在文人圈里,是好是坏,谁也不知;说好说坏,他也不在意。他有个性,自己随爹造笔卖笔,活得开心,并不求在书画上出人头地。父亲过世之后,他照旧这样干活养家,书画自娱。他挺喜欢这么活着,轻松又自我。
汪无奇造的笔是徽州笔,羊毫、狼毫、兼毫三种。自己写字作画用的却是自制的鸡毫笔。鸡毛是从家里养的公鸡屁股上拔下来的。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
可是他没想到,外边虽然没几个人见过他的字和画,却不少人说他的字和画好,渐渐竟还有奇才怪才鬼才之说。偶然听到了,一笑而已,只当人家拿他打趣。可是他不明白,那些人念叨他干嘛?写写画画,只是为了自己一乐,只要自己高兴就得了。
一个晚上,孟解元领着一位中年人来串门。汪无奇不喜欢和生人交往,因与孟解元熟识,不好谢绝,让进屋来。这位来客是位中年人,说话京腔,文雅和善,不叫人讨厌。孟解元说,这位来客是京城人,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想叫汪无奇见识一下京城的画艺。孟解元说:“反正他是京城人,天津这边只认得我,再没熟人。明天一早人家就回去了。”
这句话叫汪无奇放下了素常的戒心,领他们去到后院的书斋,铺纸研墨。京都来客一挽袖子,抓一支羊毫大笔,连水带墨挥上去,很快就浓浓淡淡,山重水复,满纸云烟。画得虽不算好,却勾起汪无奇的画兴。画画的人来了画兴,刀枪拦不住。
他待来客画完,把画撤去,为自己铺上一张白宣。他用自造的鸡毫笔来画。鸡毛特别,有细有粗,有软有硬,手上有油,水墨一抹,异趣横生,处处都有意外,时时闪出灵光。京城来客惊呼:“好一片墨荷,当世的石涛八大!我头一次见用鸡毛扎笔作画,胜过凤羽啊!”
从没人见过汪无奇作画,孟解元也是头一次看,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像是看戏;汪无奇被鼓动得画兴只增不减,浑身发热,脑袋冒汗。他脱掉长衫,一身单裤单褂,信手又画了一幅风竹。京城来客就势说:“用这鸡毫写字如何?怕不如画画好使吧。”汪无奇听了,二话没说,又铺一张纸,换一支两尺多长的粗杆鸡毫大笔蘸了浓墨,写了八个大字:“风生水起,逸兴真情。”
京城来客说:“这几个字——尤其这个‘真’字,放在今天这儿再好没有了!”
汪无奇听了高兴之极,以为遇到知己。谁知这时京城来客忽从怀中摸出一包死重的东西,递给汪无奇。汪无奇不知是嘛意思,京城来客解释说:“这是三根金条,我买下您这两幅画一幅字了。您给我盖上印章吧。”
汪无奇更觉奇怪,心想你没问我卖不卖,怎么就叫我盖图章?他说:“我是卖笔的,从来不卖字画。再说,你干嘛给我这么多钱?”
京城来客说:“你的字画明天会更值钱!老实跟您说,我是在京城琉璃厂开画店的。今儿看到您作画,比听的厉害。我来帮您卖画吧!咱们成交之后,您的画和字只能叫我卖,一幅不能再给旁人,送人字画也得叫我点头才行。等您的画价在京城卖起来,我保您在天津称王!”
孟解元在一旁说:“等您功成名就,我给您研墨!”
谁料汪无奇听了,立时变了一个人。他非但没接过金条,反而像被人羞辱似的,一脸怒气。他扭身把自己刚刚画的画、写的字抓起来,“刷刷”撕成碎片;又将京城来客那幅泼墨山水塞给孟解元,不再说话,送客出门。那两人出去之后走了半天,仍然一脸惊愕与不解。
从此,汪无奇再不与任何人交往。孟解元把他经过的这怪事到处去说,无人能解。有人骂汪无奇傻蛋,有人骂他天生穷命,到头穷死。
汪无奇的街坊却说,他一如往常,忙时造笔卖笔,闲时耍耍笔墨。个人的快乐,只有自己明白。一次,汪无奇的老婆在邻家打牌,他去找老婆。人问他会不会打牌,他说:“小时候会打,但只打一种牌——十三不靠。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还有东西南北中发白,哪张也不靠着哪张,我只会这一种,也只喜欢这一种。”他还说:“这种牌难打,不靠旁人,全要自摸,这才好玩!”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似有所得,回家便用鸡毫笔写了“十三不靠”的横幅,挂在书斋迎面墙上,成了他的斋号。
曾有人问他的不靠是哪十三个?他指指横幅左边,有一行指甲大小的字写的边款:吾所不靠乃权贵、名人、大户、混混、家产、亲威、朋友、女人、小恩小惠、坑人骗人、送字迷画、卖字卖画以及拼命是也。
对于他,最要紧还是最后三样。
这人活到民国十一年才死掉,死前七天,似乎已知自己大限将至,把书斋中所有字画,还有他用了一辈子的鸡毫笔一把火烧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汪无奇虽作画工具与众不同,但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
B.汪无奇造笔卖笔是本业,书画只为自娱,从没想过要靠写字作画获取利益。他的“十三不靠”表现了淡泊名利、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C.小说结尾写汪无奇死的具体年代和死前烧毁书斋中所有字画和鸡豪笔,既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也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
D.孟解元带京城来客来访时对汪无奇所做的解释,目的是打消汪无奇的顾虑,说明孟解元对汪无奇不喜与生人交往、对生人存有戒心是了解的。
5.小说设计孟解元带京城来客夜晚来访情节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6.对于汪无奇独特、精湛的书画技艺,小说没有用过多笔墨直接表现,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
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
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瘳,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
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坦退,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诲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
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B.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C.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D.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是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第在古代还可以说登科、登进士第。
B.汝等皆朕所慎简中的“简”之选拔,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相同。
C.薨是死的一种说法。一般针对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大臣。
D.判,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低官兼掌高职曰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职务。
B.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
C.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治了始作俑者。
D.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
(2)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
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程①,余润溢潺援。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①罢程,稻子摇摆的样子。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点明雨后,描绘出秋日晴明,景色美好,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颔联写稻浪起伏、稻香阵阵、雨后水涨景象,“溢”字既状水之充溢,又状雨之润物。
C.颈联写蛩声、机杼声交织,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诗人不着动词,动态之美尽显。
D.本诗没有对秋日时节“红衰翠减”的悲愁,而是别开生面,捕捉到了秋日之美。
12.诗人是如何表达心中之“幸”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借助车马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舟船的人,不善于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做弟子的不一定不如老师,做老师的也不一定要贤于弟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人认为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视野会更加开阔,诗歌也会更有品味。“江山”作为一个富有审美意味的词语,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觉得散文首先是好好说话,不用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我经常看到《一把刀子割破夏天》《被水洗掉的稻田》等等一类的散文题目。甚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什么什么大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的标题就类似于此,叫做《一枚钉子在某某路上狂奔》。我觉得好笑。有必要这么写文字吗?吃饭,行路,说话,穿衣都是入文的平常片断。有人写吃饱饭以后的样子,有人写饥饿时的样子,这本______。可是,有些新散文的代表作者,一下笔就很用力,把文字像钉子一样往饭桌上砸,仿佛食物是一切比喻的源头,写了半天,______。其实,拼命想着与众不同,就有当作珍珠的危险,强迫症一样扭曲文字正常的流向,________,连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此外,当下散文写作,成功的和失败的,乡土散文居多。这些乡村歌手们,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路人,他们有熟练的画笔和居高临下的表情。但是,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我们确实发现乡土散文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它在散文这个文学创作的大花园里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巴里人。但要看作家是否有真情写出变化着的乡土,是否写出了过去的乡土生活的余味,是否有切身的生命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爱与感恩。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而_①就要有冰。最近,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凝胶冰雪。被称为凝胶冰雪,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水凝胶材料,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但力学性能却更好。你用手戳一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又马上回弹。你能压它,能拽它,还能把它卷起来——就像卷毯子一样。
凝胶冰雪又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这是因为这种材质②___,这种网络通过多种材料聚合反应而成。在没有高聚物网络时,升温后,冰晶会融化成水;而在加入高聚物网络后,由于该网络的亲水性,即便冰晶融化成水,那水也会被锁在网络里面“插翅难逃”。这意味着,③__,凝胶冰雪的形状依然非常完整,永不融化。
将水凝胶和冰雪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创。这种不融化的冰雪,能将冰雪运动的魅力带给更多的人。
17.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本是个善忘的人,却对你的面孔念念不忘。
B.重阳节,你是否也是自己,独自登高,没有家人陪伴。
C.与其等到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学着努力多爱自己一些。
D.好累啊,想跟你请个假,暂时离开一下,可以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也许在历届奥运赛场上,中国人的美从未展现得如此丰富,如此撼动人心。”有网友在评价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时说,全红婵才是真正的顶流,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网友们说,从汗水、泪水和力量碰撞中孕育出来的青春美,治愈了时下流行的“外貌焦虑”“年龄焦虑”,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
以上材料,给青春的你们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2.B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3.D
4.A“意在说明汪无奇在艺术上是一个追求严谨的人”错,根据原文“他画画走石涛八大一路,写字偏爱南北朝的游僧安道一的隶书。人不受拘束,画也随心所欲”,可知画画仿石涛八大,写字爱安道一隶书,应该意在说明他是一个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人。
5.①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汪无奇与孟解元、京城来客在对待书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矛盾导致了汪无奇从此不再与人交往,并引出后面“十三不靠”的情节;
②塑造人物形象:拒绝金条、撕毁书画表现出汪无奇的坚持自我、淡泊名利、不随流俗;
③揭示主旨:这个情节意在通过人物的生命态度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6.①通过人物作画的工具。自制鸡毫笔,鸡毛特别,显示书画技艺的独特。
②通过人物作画时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如“浑身发热,脑袋冒汗”,“脱掉长衫”“信手”等,表现出作画时的酣畅自在和游刃有余。
③通过旁人的评价和反应。如不少人说他的字画好,京城来客的“惊呼”和愿出高价收购,孟解元的“又惊奇又兴奋,连连叫好”等,侧面表现汪无奇书画技艺的高超。
④以京城来客的“会画画,尤精泼墨山水”能够勾起汪无奇的画兴,侧面衬托汪无奇书画技艺的更为精湛。
7.C
8.D“以低官兼掌高职曰判”的说法错误。“判……”应该是以高官兼掌低职。
9.B“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的表述错误。原文是“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太宗毁的是自己正在造的假山,而非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
10.(1)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
(2)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
参考译文:
姚坦,字明白,是曹州济阴县人。开宝年中期,凭借《尚书》考中进士,调补为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征召姚坦等人,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大家一起努力吧。”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府翊善。姚坦性格益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钱,假山建成后,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一起观看,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停止修建。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皇上曾经告诫姚坦说:“元杰会读书好学习,也就足以成为贤王了。他年轻不懂事,也需要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况且没有大过却去攻讦责骂他,这哪里是辅助他成长的方法呢?”没过多久,益王的侍从就教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太宗每天派使者查看病情,过了一个月都没有痊愈,心里非常担忧,就召见益王的乳母询问情况,乳母说:“益王本来没有病,只是因为姚坦的约束,在家里经常不能自由行事,益王很不开心,所以成了病。”皇上生气道:“我选拔正直的人,辅助益王让他变好。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反而装病,想让我罢去正直的人来让自己方便,怎么可能做到呢。况且益王年纪小,一定是你们这些人替他谋划的。”于是命人将乳母拉到后苑,打了几十廷杖。然后召见姚坦劝慰他说:“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你只管这样做,不用考虑别人的谗言挑拨,我一定不会听的。”益王死后,姚坦改任卫尉少卿,兼吏部南曹。某日姚坦因事被获准当面奏对,皇上因为他是旧臣,召他上殿和他交谈。姚坦说道他在益王府时的事情,话语中有诋毁各位王爷的意思,并称自己敢于直言。姚坦退下后,皇上对侍臣说:“姚坦在王宫,不能用正确的道理教导王子,王子有一点轻微的过失,他就到处宣扬,这是在卖取正直的名声啊。”景德年初,姚坦请求补郡县之职,皇上让他担任邓州知州。转运使上表奏陈他的政绩,皇上下诏嘉奖他。大中祥符年初,又担任光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11.C“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错误。因为农者是在“鹭影边”,“鹭影”应为“白鹭在水中的倒影”。
12.参考一:诗人先借景抒情,通过对秋雨后田间景象和男耕女织乡村生活的描写,表现出农家喜迎丰收的快乐心情,为最后一联的抒情做铺垫;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
参考二:诗人先总写雨后秋容的美丽,表达出喜悦之情;中间两联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几方面来描写农忙时的场景,借此表达丰收的快乐;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是又遇到了一个丰收年。
13.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14.无可非议不知所云长此以往
15.所以,乡土成了一个可以用油来炒拌的食物。虽然有了滋味,却缺少良心。
16.①把不同类型的散文比作衣服,把写散文比作穿衣服,把写作时用力过度比作为了穿衣服扭曲身体;
②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散文写作要好好说话不可用力过度的观点。(意对即可)
17.C题干和选项C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A.特指交谈之人。B.特指没有家人陪伴的对象。D.特指交谈之人。
18.①推广冰雪运动
②拥有亲水性的高聚物网络
③即便温度升高
19.例文
除追捧颜值之风,扬中国朝气之美
当全红婵以轻巧的一跃跳入水中,当评委齐刷制地亮出满分,相信没有人不被这个十四岁的女孩折服。她的惊鸿一跳,跳离了近年畸形的审美文化,跳出了朝气蓬勃的中国之美。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让我们对审美有了正确的认知。
犹记盛夏,奥运之火熊熊燃烧,运动健儿争金夺银,他们以汗水、泪水和力量展现中国美。
美,是由内而外的。你看,“小猴子”侯志慧举出举重队首金;你看,巩立姣奋力一掷夺金圆梦;你看,樊振东作为小将崭露头角。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美女,但当他们取得胜利,突破自己时,他们眼眸中耀眼的光,脸上灿烂的笑容,都让我们觉得,他们是最美的。这美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脸蛋与身材,而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朝气与自信,有着奋斗向上的态度,有着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些都是关于美最好的体现。
反观当下,畸形的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外貌焦虑”“身材焦虑”影响着多少人的健康生活。蚂蚁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鸡蛋成为多少人心中的噩梦;为了减肥过午不食、不吃碳水、吃减肥药,引发了多少健康问题。深陷焦虑的人们丢掉了自己原有的美丽,忘记了什么是健康蓬勃,什么是朝气自信,成为了一具美丽的骨架,徒有其表。这难道是美吗?
更有甚者提出“颜值即正义”的无脑言论,三观跟着五观走,在追捧颜值中迷失了自我。当自己的“偶像”违背道德、罔顾人伦或对历史选择遗忘而参观靖国神社后,盲从者居然为他们洗白喊冤。这样的风气必须扼制,只有除去追捧颜值之风,摒弃颜值至上的歪理,方可治愈焦虑,弘扬朝气之美。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不囿于皮相。真正的美在于气质,在于精神,在于灵魂。奥运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很美,深入乡村进行饮水安全推广的任晓媛很美,挑灯夜读向着自己的热爱奋力前进的钟芳蓉很美。每一个人都有美的潜质,正如顾城所言“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当一个人朝气自信地向着目标前进,当一个人跌倒后也坚持站起来,当一个人的身上充满希望与力量,他就是美的。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诚哉斯言,再美的皮囊,没有了灵魂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我们只有摒弃追捧颜值的歪风邪气,方可弘扬汗水、泪水与力量中孕首出的中国美,那才是值得弘扬的美。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网友对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的评价,首先肯定全红婵“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接着指出这种从汗水、泪水和力量中孕育出的青春美的意义,可以治愈当下的“外貌焦虑”“年龄焦虑”,“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这暗示了我们当下应该具备怎样的审美观和如何才能具备正确的审美观这两个问题。
“以上材料,给青春的你们怎样的启发”,一可以谈正确审美观的内涵,即该追求怎样的美;二可以谈自己发展的方向,即成长为怎样的青年。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先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再识新审美,自信绽芳华”,接着由全红婵联系更多积极自信的青年事例从正面论证,然后联系当下的“外貌焦虑”等畸形审美进行正反对比,并引发“当下该如何绽放芳华”这一思考,阐述正确的做法,最后回归材料,呼应开头。
立意:
1.弘扬中国美,砥砺青春行。
2.美是永不放弃的坚守。
3.正确审美,让青春绽放。
4.中国美,在于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