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行书ldquo三稿rdquo

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907/4692541.html
颜真卿行书“三稿”中异体字、生僻字略探■付海昌在书法的临帖与创作中,人们往往注重临摹与创作技法的学习,侧重于笔法、字法、章法,不太注重经典碑帖的文本内容,对字帖中出现的异体字、生僻字、假借字、通假字不够重视,对经典碑帖文本的用字缘由也少作探究。为深入解读颜真卿行书“三稿”的文本内容和用字特征,本文对其中相关的异体字、生僻字、假借字、通假字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用字情况。颜真卿行书“三稿”(以下简称颜书“三稿”)是《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和《争座位帖》三篇文稿的统称。“三稿”文本内容产生于唐代,属古代文学范畴,对其用字情况的研究分析主要以《古代汉语词典》和《王力古汉语字典》为依据,对个别字在以上字(词)典中未找到充分例证的,以《康熙字典》为参照。一、对颜书“三稿”中用字情况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在经典法帖临摹过程中,人们通常忽视对其内容和用字情况的研究,加之对古人用字的探究和解读不深入,并缺乏文字学相关知识,临帖时不了解帖中异体、通假或借用等的缘由,在创作用字时很容易出现讹错。一是汉字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进和衍化,文字的字形、字义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字形变化,如简化、繁化、俗写、字义转变,如字义范围缩小、扩大、转义、讹变等现象。二是在不同的时期,同一字形的字义不同,用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字部分意义上在古代是可以混用的,而今天则各具其义,是不允许混用的,并有严格的使用区别。三是有的字古代是字义各异,不能互为通用,而今则互为通用,以异体字的形态出现,字义同化,等同一义,已不究异同。四是有些异体字在古代原本是不同义的,使用地域不同,其意义不同,用法也不同。随着时代的更迭,文字经历演变和衍化,字义、字形也发生了变化。为此,对颜书“三稿”中出现的异体字、生僻字等用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颜真卿《祭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局部)二、对颜书“三稿”中异体字、生僻字等的具体分析首先,在古代汉语中是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简体字的,简体字属于现代汉语范畴,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规范标准的今天,为了便于研究颜书“三稿”,对简体字(简化字)、繁体字、繁体字中正体字、异体字、通假字、后起字等相关概念加以界定说明:简体字是指官方公布的简化字,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现代汉语中规范的简体字。以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依据,把与简化字相对应的笔画较繁的字体称为繁体字。异体字是指形体相异,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相互可以代替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其中最通行的一个叫做正体字,其他的称为异体(或称为“或体”“又体”)。在《古代汉语词典》中一个字头的括号内有多个繁体字时,括号内的第一个繁体字为正体字,其余的为异体字。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古人临文时用了同音或音近的字,这个字用来暂时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所谓古今字是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字形,先出现的叫做古字,后起的叫做今字,也叫后起字。其次,对颜书“三稿”中出现的异体字、生僻字、假借(或借用)字、通假字等进行归类分析时,主要通过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一是颜书“三稿”文本内容属于古代汉语范畴,其用字规范以《古代汉语词典》为主要参照依据,以其他相关典籍为辅。二是对常见的简体字与繁体字相对应的用字在本文中不作说明。三是如果帖中出现的是繁体字的正体字,或繁简字是唯一对应关系的,也不在本文列举例字之内。本文所列举例字主要包括字形写法不常见,或是繁体字正体字以外的异体字、生僻字、假借字、通假字等用字情形。下面分类举例颜书“三稿”中出现的用字情况。(一)异体字本文所举异体字(表1)以《古代汉语词典》为依据,在颜书“三稿”中出现了如下异体字(在正体字前不加任何标识符号,异体字前用*号注明)。乹、乾(qián)(乾、*乹、*、*亁)。在颜书“三稿”中,两次写的“维乾元元年”都用了“乾”的异体字“乹”。、岁(歲、*嵗、*歳、*)。在颜书“三稿”中两次写的“岁次戊戌”中,均使用了“岁(歲)”的异体字“”。刾、刺(*、*刾、*)。在颜书“三稿”中七次使用“刺”的异体字“刾”。矦、侯(*矦)。“三稿”中四次出现的“开国侯”“诸侯”,都写的是“侯”的异体字“矦”。姪、侄(*姪)。“三稿”中“第十三侄”“甥侄”“诸侄”“儿侄”等多处书写了“侄”的异体字“姪”。庿、庙(廟、*庿)。在两处“宗庙”中分别书写了“庙”的繁体字正体“廟”和异体“庿”。賛、赞(贊、*賛、*讚)。在“赠赞善大夫”中书写了“赞”的异体字“賛”。间jiān、jiàn(間、*閒),闲xián(閑、*閒)。“閒”字既是“间”的异体字,也是“闲”的异体字。在“何图逆贼閒舋”中是“间”的异体字。尓、尔(爾、*尒、*尓)。“尓”是“尔(爾)”的异体字。竖(竪、*豎、*、*)。“擒斩逆竖”中的“豎”是“竪”的异体字。敘、叙(*敘、*敍)。在《争座位帖》中“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朝廷列位,自有次叙”三处写的是“叙”的异体字“敘”,而不是“序”。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叙”字有“①次序,秩序。②排次序,有次序”的义项。朙、明(*朙、*眀)。在颜书“三稿”中有九处“明”,“朙”“眀”是“明”的异体字。逼(*偪)。在《祭侄文稿》“孤城围逼”中写成“逼”,在《争座位帖》“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偪”中写成“偪”。“逼”与“偪”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是两个独立的字,但两者义项大致相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偪”是“逼”的异体字。、跋(*、*)。在《争座位帖》“挫思明扈之师”中的“”应属于书写了“跋”的异体字。迴、回(囬、*迴、*廻、*、*、*囘、*佪)。在《争座位帖》“抗迴纥无厌之请”中的“迴”,在《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回”在部分义项下的异体字。、指(*)。在《争座位帖》的“仆射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径率意而麾”句中写的“”,是“指”的异体字。(yàn)、讌(*、*、*宴)。在《争座位帖》“会合依伦叙”“朝廷公之宜”两处均写的是“”。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讌,②同‘宴’,宴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讌”是“宴”部分义项下的异体字。詶、酬(*詶、*酧、*醻、*、*)。在《争座位帖》“当时辄有詶对”中的“詶”,属于“酬”的异体字。(二)通假字或后起字本文中的通假字(表2)与古代汉语中所讲的通假字不完全相同,是指发音相同而现代汉语中其意义不同,或字形相似其字义不同的一种通假用字。“羞”与“馐(饈)”。在《古代汉语字典》中“羞”的五个义项中其中一义项为“美味的食品”,而“馐(饈)”只有“精美的食物”一个义项。在这个意义相近的义项上来讲,可以认为是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认为,“馐(饈)”是“羞”在“美味的食品”义项上的后起字。锡(錫)、赐(賜)。在“圣恩锡类”中的“錫”在《古代汉语词典》中“锡”的第⑤义项下,有“通‘賜’(cì)。赐予”的义项,这里可称为通假字。在“须授祕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中的“賜”是“赐”的本字使用。“已”与“以”。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已”字有10个义项,第⑩个义项为“通‘以’。1)用。2)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以”有11个义项,第个义项为“通‘已’。1)停止。2)已经。3)太、甚”。从此可知在个别义项上两字是互为通假字。寮。在《争座位帖》“百寮之师长”“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使百寮共得瞻仰”三处写的是“寮”。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寮”的三个义项里第一个义项“官吏,同官。后作‘僚’”。从此可以断定“僚”是“寮”在“官吏,同官”义项上的后起字。猒(yàn)。在《争座位帖》中“抗回纥无猒之请”句中出现了“猒”。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猒”的四个义项,其中前两个义项“①饱。后作厌(厭)。②讨厌。后作厌(厭)”。也可以断定“厌(厭)”为“猒”的后起字。(三)假借(借用)字本文中的假借(借用)字(表3)我姑且以现行规范汉字为出发点,归纳在颜书“三稿”中出现的假借或借用其读音、字形、字义等相近、相似、相同或相关的字以代替原字的情形。舋(xìn)。在“何图逆贼间舋”中,写的是“舋”,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舋”同“衅”,而“衅”的繁体字为衅(釁)。可称为假借字。猲(hè)。“猲”是一个多音多义的生僻字。在《争座位帖》“再猲八座尚书”“况再於公堂,猲咄常伯”句子中,两次写了“猲”,从文义来分析,应为“威胁,吓唬”的义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①猲(xiē),一种短嘴猎犬。②通‘喝(yè)’。吓,威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第二义项为“猲(hè),②威胁:吓唬”。从《古代汉语词典》的注解来讲,应属于假借字。在有些颜书“三稿”的注释里注解为是“喝”的通假字,我认为是不准确的。(四)生僻字这里所说的生僻字是指在颜书“三稿”中所使用的异体字或俗体字很不常见,或使用了非常规用字(表4)。这里的生僻字的界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仅以是否常见为参照。戩、穀(jiǎngǔ)(戬谷)。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戩,①福,吉祥。②除掉,消灭”。词组“戩穀”在《古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均未收入。在《国语辞典》中“戩穀,①福禄。②尽善、至善”。在《祭侄文稿》中“方期戩穀”中的“戩穀”,属于生僻词。蹙(cù)、(*)。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蹙,①紧迫,急促”。在《祭侄文稿》“凶威大蹙”中当为“紧迫,急促”,属于生僻字。俶(chù)。在《祭伯父文稿》中“俶扰河洛”的“俶”其义为“始,开始”时,是不常用字,属于生僻字。慝(tè)。在《祭伯父文稿》中“挫其凶慝”的“慝”其义为“恶,邪恶”时,也是不常用字,属于生僻字。(sǎo)、(*嫂、*)。在《祭伯父文稿》中“?及儿女”的“?”在《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均未收入,在《康熙字典》中“?[1],别作嫂、”,属于生僻字。飨(xiǎng)、(饗)。在《祭侄文稿》和《祭伯父文稿》中“尚饗”的“饗”是“飨”的繁体字,属于繁简一一对应关系,本应不谈,由于“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属于生僻字。閤(gé)、阁(閣)。在《争座位帖》“定襄郡王郭公閤下”中使用了“閤”,在“故得身画凌烟之阁”中使用了“閣”。在《古代汉语词典》中“閤”与“閣”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汉字,有相近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閤”是“閣”部分义项上的异体字。“閤”字属于生僻字。臮(jì)。在《争座位帖》“臮我高祖、太宗已来”句中的“臮”,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臮,同暨”,属于生僻字。僶俛(mǐnmiǎn)、(黾勉、黽勉、黽俛、僶勉、僶俛)。“僶俛”属于联(连)绵词。在《争座位帖》“僶俛就命,亦非理屈”中写了“僶俛”。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僶俛]。①勤勉,努力。②须臾”,属于生僻词。隳(huī)。在《争座位帖》“过尔隳坏,亦恐及身”中的“隳”为生僻字。在《古代汉语词典》中“隳,①(huī)毁,毁坏。②通‘惰’(duò)”。歝、斁(yì)、(*歝、*)。在《康熙字典》中“斁[2],《说文》:解也,厌也”。在《古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均无“解除”义项的注释。在《争座位帖》末尾“责歝彝伦之人,则仆射其将何辞以对”中,“责歝”当“解除”时,“歝”字不仅是生僻字,其义更“生僻”。(五)其他对颜书“三稿”中出现的个别用字无法清晰界定用字类型,或者文中的读音不常见,或者用字界定含混模糊等情形,只好归到其他这一类(表5)。“凶”“兇”。在颜书“三稿”中“凶”与“兇”各出现了两次。“凶”与“兇”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不过两个字都含有“凶恶”义项,姑且推定为在“凶恶”义项上是可以互用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兇”是“凶”的部分义项上的繁体字。在《祭侄文稿》“兇威大蹙”和《争座位帖》“破犬羊兇逆之众”的“兇”用了“兇”,在《祭伯父文稿》“遭罹凶逆”和“挫其凶慝”的“凶”书写为“凶”。同为“凶逆”词义出现了两种不同写法,也就是说,“凶”与“兇”在“凶恶”义项上是可以互用。在《祭伯父文稿》“真卿男頍授太子洗马”中“洗”字应读“xiǎn”。在《争座位帖》文中的“僕射”应读为“púyè”。“于”“於”。在《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别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字,读音相同、个别义项相同,但并不存在繁简对应关系,不属于繁简对应,也不能理解为是部分意义上的繁简对应。在《祭侄文稿》中“祭于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祭伯父文稿》中“敢昭告于亡伯父故朝议大夫”“脱于贼手”、《争座位帖》中“谨奉书于右仆射”等四处书写了“于”。在《争座位帖》中“岂独有分於仆射哉”“恬然於心”“一至於此”“只可於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位”“若以尚书同於县令”“况再於公堂”等六处书写的是“於”。“于”与“於”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区别不明确。当“于”字的前面是动词或动词词头时,通常多用“于”,如“告于”“书于”“之子于归”。其他情况时(如介词词性)用“於”,王羲之《兰亭序》中“于”“於”的同时出现也正是这种情况。盖(蓋、*葢)。在《争座位帖》中“盖太上有立德”的“盖”,在《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蓋”是“盖”的繁体字,换言之,认定为“盖”是“蓋”的简化字。这个认定不够严谨。在《康熙字典》中“盖[3]:俗蓋字”。为此,个人认为属于古代俗体字。礼(禮、*、*礼、*、*)。在《争座位帖》“亦不闻别有礼数”中书写的是“礼”,在“君子爱人以禮”“州县军城之禮”“禮数未敢有失”三句中都书写的是“禮”。在《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礼”与“禮”是简繁对应关系。在《康熙字典》中“礼[4]。禮,古作礼”。说明“礼”字本身属于古字,只是在汉字简化过程中,将“礼”确定为“禮”的简化字。願、愿(願)。在《争座位帖》“願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願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中两次都书写为“願”。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当“愿”的义项为“愿。质朴,恭敬”时,不能书写为“願”,其他义项时,属于繁简对应关系。从这里可以断定,“愿”本身是古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願”的简化字。顾(顧、*)。在《争座位帖》“不顾班秩之高下”“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仆射之顾尚书”中,三次书写了“顾”,(也许书写的是“顧”的异体字“”)。在《康熙字典》中,“顾[5],《玉篇》:俗顧字”。可以断定“顾”本身是古字,不能理解为是“顧”的简化字。升(*昇、*陞、*阩、*、*、)。“升”的常见异体字主要有“昇”“陞”。在《争座位帖》“隋及国家始升,别作二品”中书写了“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昇”“陞”认为是“升”的个别义项下的异体字。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升”“昇”“陞”是三个相互独立的字,并没有归类为是部分义项下的异体字。三、结语颜书“三稿”中通假(借用)字、异体字、生僻字的丰富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文字演进和衍化的一个侧面的集中呈现,书法作为文字学的外化产物和书写者精神内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时代,具有鲜明的文字学和语言学的时代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汉字在不同时代字形、字义的延续性和演变性。本文中的异体字、通假字、借用字、生僻字等的分类也未有严格界定,仅为方便举例分析而产生的分类标准。这种分类标准也很难准确界定。加之本人对古代汉语和文字学学习研究并非专业,专业知识和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以讹传讹现象,本文仅是个人学习颜书“三稿”的点滴小结与拙识,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敬请方家指正。

编辑▏游婧

供稿▏年《书法报》第10期

年《书法报》系列报纸订阅有奖,火热征订中点击下方,立即订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