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养狗的这些与

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60111/4756398.html

狗年说“狗”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人类养狗的历史非常久远,中国人养狗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至年以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均出土过狗的遗骸。

在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已发现多个不同写法的“犬”字,而“狗”字最早则出现在西周早期长子狗鼎上的铭文中。

从“犬”到“狗”,古人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犬文化”。

既然已经创造了“犬”字,为什么又弄出一个“狗”字?

在被称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竹简中,为什么没有狗?

“戌”为什么要和“狗”搭配?民间为何将“戌年”称为“金狗之年”?

已有“犬”为何又出现了“狗”字?

现代考古已发现,从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或墓葬里出土的家犬遗骨,其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至年左右。在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卜辞中,也发现了多个“犬”字。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中释为:“贞侑犬于父庚卯一羊”。卜辞中左数第三个字便是“犬”,而最后一个字才是“羊”。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释“犬”

在甲骨卜辞中,“犬”很明显都是狗的形象,与现代汉字偏旁中的“犭”旁十分相似,可以清楚地看出古今汉字的传承关系。

在同一时期的金文中,也发现了“犬”字,形象更为逼真,如商代丁犬卣上的、商代犬鱼父乙鼎上的。

之后的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有“犬”字,不同的是多呈腾空而起状,与甲骨卜辞中的“犬”一样,如西周早期的史犬觯写作,西周中期员方鼎则是这样。笔者检索发现,先秦金文中的“犬”至少有9种字型,但不论哪一种写法,一看就知道是一条狗,汉朝儒士托孔子之语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但现代很常用的“狗”字,在甲骨卜辞中则没有发现。是不是有“犬”字就不需要“狗”了?或者说,既然有“犬”字为什么还要有“狗”字?这其实是现代人才会提出的问题,因为现代的“犬”与“狗”在意思上已无区别,犬狗不分,清朝学者郝懿行称之为“狗犬通名”,但在早期却是不能替代的。《墨子·经下》称:“狗,犬也,而杀狗非杀犬也。”这种与“白马非马”论一样的“杀狗非杀犬”论,存在的缘由就是犬狗有别。

从考古发现来看,“狗”字出现于西周早期。西周早期长子狗鼎上便有“狗”字,写作,可以看出“犭”+“犬”的左右结构,篆书的写法即源于此。

“狗”字最早并没有现代的意思宽泛,有一种解释“狗”是幼犬的特指,这与小马写成“驹”是一个道理。所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畜》中则释为:“未成豪,狗。”

东晋郭璞就此作注:“狗子未生(hàn)毛者。”

意思是,还没长毛的犬才称为狗。而早期的“犬”字多指猎犬,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犬,狗之有县(悬)蹏(tí)者也。”意思是,蹄子悬空的狗叫“犬”。什么样的狗才“县蹏”?猎犬有一种趾不着地,后来还产生一个专用字“畎”,与“犬”是一个读音,都念quǎn。

课代表划重点:

最早“犬”、“狗”意思不同,“狗”是指还没长毛的小“犬”。

“犬”在古人心中是什么地位?

在所有动物中,狗对人类的忠诚度是最高的,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也最多。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除了看家护院、田猎放牧、陪老看幼外,古人最早还曾用狗来值守监狱,“狱”字造型便是两条狗在吠叫(言)的样子。至今,仍有警犬、军犬。

但现代与狗有关的说法却有不少是含有贬意的。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增补本)中收集的含“狗”词条计17条,仅有“狗獾”、“狗熊”是不带色彩的,其他诸如“狗吃屎”、“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15条都是贬义词。俗语中对狗贬损的词语更多,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挂羊头卖狗肉”、“狗仗人势”、“狗腿子”、“狗崽子”等等。

其实在中国古代,狗的地位很高,不仅享受极高的尊荣,连宗庙祭祀时都少不了狗。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而且是要肥狗,此即《说文解字》中所谓:“犬肥者以献之。”“献”字就是这么来的,献的本义即是“宗庙犬”。

先秦周王家专设“犬人”一职。《周礼·秋官》中“犬人”条记载:“犬人掌犬牲……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犬人负责周王家与狗相关的一切“狗事务”,重点是养好祭祀用的狗。

而且,民间也视狗为祭祀祥物。据晋崔豹《古今注》,汉魏时有阴历十二月初八以黄狗祭祀灶神的习俗。此俗源于东汉时有名的孝子阴子方,《后汉书·阴识传》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狗,因以祀之。”阴子方用家里的黄狗祭祀灶神后开始发财的事很快传开,大家纷纷效仿。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

黄狗也因此成为狗中贵族,民间有“一黄二黑三花四白”之说。这个故事传开后,用狗祭灶成为风俗,至宋朝时仍兴,清朝皇家尚有这一风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祭灶”条称:“二十三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

课代表划重点:

古代黄“犬”的独白:我们在古代的位置老高老高了,尤其像我这种一身油亮黄皮的,还有犬人专门喂我们呢。(傲娇脸)

“狗的传人”一说是怎么来的?

如同“龙”一样,“犬”也曾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在中国家喻户晓、生育万物的西王母就有“狗基因”:“其状如人,尾虎齿而善啸。”这里的尾就是狗尾巴。在早期,犬与龙也常被相提并论,《墨子·非攻下》便有“龙生于庙,犬哭乎巿”的说法。

“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无处不在,这从用“犬”创造的众多汉字中就能看出来。比如,《说文解字》中“犬”部共收录83个字,加上部3个字,计86个字。到南北朝时,含“犬”的字更是大增,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里便收入了个字,如“臭”、“嗅”、“哭”、“默”、“戾”、“独”、“犯”、“狂”、“狠”、“猛”、“获”、“狎”、“状”、“狱”、“器”……而这仅仅是“犬”部,还有大量分散在其他部首内,这些字反映的内容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陕西蒲城张按答不花夫妻元墓壁画“出行图”中,主人带着两只狗一起出行的场景。

还有一些字中的“犬”在现代汉字中已改变了,如“笑”字,下部原本也是“犬”。《玉篇》中将此字归在“竹”部,写作“”。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哭笑“均因狗而生,借犬表达。再如“奖”字,下面原来也是“犬”。可见,古今人都非常在乎的“奖”也都是因狗而来……

古代“犬祖神话”中还有一种“狗的传人”的说法,即“女配槃瓠”的传说。中华“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帝喾,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在征伐犬戎部中立了大功的狗盘瓠(pánhù),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这就是苗、畲、瑶、黎、侗、壮、佤等少数民族始祖诞生的传说。至今,以狗为图腾的畲族仍传唱着《狗皇歌》。

瑶族则有“盘王节”,要跳“盘王舞”,所谓“盘王”就是“狗王(皇)槃瓠”。“犬祖神话”由来已久,《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槃瓠死后,(12个兄妹)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这里说的“自相夫妻”,就是人类早期的婚姻形态“兄妹婚”。

与“龙的传人”一样,“狗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元前年,以狗为图腾的犬戎人就曾给中国历史带来一个重要拐点。《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至此,西周灭亡,继位太子周平王眼看在西部无法待了,“乃东徙于洛邑”,此即“平王东迁”。在这一过程中,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出现,成为一方诸侯国,世代为周王养马的秦人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所以史家说“无犬便无秦,无秦无中国”。

“犬戎败幽王”事件被称为是“龙的传人”败给了“狗的传人”!事实上,“狗的传人”与“龙的传人”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一家亲”的中华民族!

课代表划重点:

狗族:我们可是有传承的!西王母都是我家的!你笑一笑,酒窝里都带着我的样子!(微笑脸)

“睡虎地”十二生肖中为何没“犬”?

以前认为,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形成于汉朝时,其依据之一是东汉王充《论衡》中最早出现了完整的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种类以及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与后来流行版本完全一致:“五行之气相贼害。寅木,其禽虎也。戌土,其禽犬也……”但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否认了这一观点。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已开始使用,只是十二种动物以及与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与《论衡》中不完全一致。

(请将手机向右旋转欣赏)

现代考古最先发现的古版十二生肖,见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出土的余枚秦简,发现时间是年12月,其中《日书·盗者》一节中便包含了十二生肖,姑且称之为“睡虎地生肖”: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环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生肖是用于辅助断案的,有完整的十二地支,但生肖只有十一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免、虫、鹿、马、环、水、老羊、豕。其中的“虫”是蛇,“环”代猴(猿),“水”指鸡(雉)、“豕”即猪,多出了一个“鹿”、缺了一条“龙”,也不见“犬”,与“戌”配对的是“老羊”。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十二属相》之戌狗

无独有偶,年从湖北随州孔家坡8号汉墓中出土的《日书·盗者》也出现了十二生肖,姑且称之为“孔家坡生肖”: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鬼也;辰,虫也;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玉石也;酉,水日;戌,老火也;亥,豕也。孔家坡生肖中有齐全的十二种动物,与睡虎地生肖比较起来,相同之处是都没有“犬”,不同之处是有两个“虫”,即“辰,虫也”、“巳,虫也”;“鬼”比较好理解,通“兔”字,而“马”对应的“玉石”、“酉”对应的“水日”、“戌”对应的“老火”,则比较费解。有学者据《国语·鲁语下》“季桓子穿井获羊”条,认为“玉石”是人面猴身的“夔”,转变为“猴”;“水日”是水里的“龙”,“老火”是雌雄不分的“羵(fén)羊”。

难道早期十二生肖中无“犬”?非也。年,在甘肃放马滩战国晚期秦墓中出土的秦简《日书·亡盗》中,发现的十二生肖便有“犬”,姑且称之为“放马滩生肖”: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申,猴矣;酉,鸡矣;戌,犬;亥,豕矣。值得注意的是,“放马滩生肖”中不仅有“犬”,而且是“戌犬”,与《论衡》所记载的完全一致。异常之处是有两个“鸡”:“巳,鸡矣”、“酉,鸡矣”,“辰”位上与睡虎地生肖和孔家坡生肖是一样的,都是“虫”。放马滩生肖的年代比睡虎地生肖还早,也就是说,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十二生肖中有“犬”。

唐代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架鹞戏犬”图

实际上,“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和“孔家坡生肖”中的“老火”也可以理解为“犬”。犬与羊的关系和兔与犬的关系一样,过去可谓犬羊不分家,用“羊”代称“犬”并非不可能,如《荆楚岁时记》等古籍中便将黄犬称为“黄羊”。

将“老火”说成羵羊,乃孔子的一家之言,为什么不会是狗?《国语·鲁语下》“季桓子穿井获羊”是这样说的,季桓子家挖井时挖到一个土瓦罐,里面有一个怪物像羊,家人看似狗,便去请教博学的孔子,遂有了这样的对话:“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孔子答曰:“以丘之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孔子所言就一定正确吗?难说!

课代表划重点:

“睡虎地生肖”中的“老羊”和“孔家坡生肖”中的“老火”也可以理解为“犬”。过去可谓犬羊不分家,用“羊”代称“犬”并非不可能。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十二生肖——放马滩生肖中是有“犬”的。

生肖“犬”为何要与地支“戌”配合?

在十二生肖文化中,“犬”与“戌”的关系十分紧密。宋人朱弁《曲洧旧闻》的记载颇能说明问题:宋徽宗赵佶当皇帝的崇宁初年,资政殿学士范致虚曾上书要求禁民间杀狗,原来赵佶是属狗的,这年是狗年。范致虚的理由是:“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范致虚所言说出了犬戌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生肖配地支”。那么“犬”为什么要与地支“戌”配对?

生肖与地支配对成因的说法,最早见于王充《论衡·物势》,是通过金、木、水、火、土“五行”原理来分配的,分配时考虑了二者之间的可匹配性。具体到“戌犬”是这样说的:“戌,土也,其禽犬也。”意为“戌”的属性是“土”,其相应的动物是狗。这一种解释在盛行“五行说”的西汉是主流观点,但无神论者王充对此持否定态度。

唐墓出土十二生肖俑之“犬俑”

民间则从动物习性与时辰的关系给予解释。天干与地支的发明是古人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古人找出了12种动物代表相应的时辰,这便是十二生肖来源的说法之一。

戌时正是太阳落山后的黄昏时分,相当于现代24时制中的19时至21时,北宋欧阳修曾作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这个时辰,天已黑,饭已食,白天劳碌了一天的古人开始闩门休息。此时什么动物最活跃且对人类最重要?狗也。狗在黄昏后便开始“上岗值班”:卧在门前,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古人称“吠守”,元刘因《十二辰诗》更形象地称其为“柴门狗吠报邻翁。”如此这般,“戌”与“犬”便结合配成了一对,“戌犬”成了固定的组合,宋朝儒学家朱熹即持这种观点。

课代表划重点:

戌时正是太阳落山后的黄昏时段,这时候人累了一天吃饱饱想睡觉了,有狗狗守着门,就安心啦,所以“戌犬”自此成了最佳CP。

“戌年”为什么被称为“金狗之年”?

不过,“纪时”说只是十二生肖起源的说法之一,另外还有“纪年”说等。持“纪年”说者认为,十二生肖是因为纪年的需要而产生的,所谓“狗年”、“猪年”是也,人的“属相”便由此而来,出生在什么年便属什么。

用十二生肖纪年,又称动物纪年,称为“兽历”,这是世界上早期几乎通行的一种纪年历法,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都曾用过“兽历”。在中国,至今有的少数民族仍在使用。虽然所选用动物或有不同,但都是十二种,也就是说都是“十二年一轮回”,称为“一纪”。中原民族早期使用最普遍的是“干支历”,十干支与十二地支排列组合,出现60个不同的双字组合,这样便是“六十年一轮回”,称为“一甲子”,或“六十甲子”。

一甲子有五纪,每纪正好与十二生肖配起来,这种中国特有的“干支历+兽历”模式所产生的内涵十分丰富。一甲子中每一种生肖会重复五次,有5个年份的生肖是一样的。虽然生肖相同,地支不变,但天干用字是顺次变化的,如狗年,便有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五个。

为了便于区别,古人将这五个相同的生肖年赋予了五行属性。戊戌年属“木”,为“进山之狗”;甲戌年属“火”,为“安身之狗”;丙戌年属“土”,为“自眠之狗”;庚戌年属“金”,为“寺观之狗”;壬戌年属“火”,为“顾家之狗”。古人迷信地根据各年的五行属性和生肖特征,还形成了一种“占年”的风俗,推断年头的好坏。当然,这种“占年”并无科学根据。

金子是贵重金属,年份五行属“金”时,民间便会称“金鸡”、“金狗”什么的。但民间往往把狗年都称为“金狗”,有“金狗贺岁”、“金狗旺财”、“金狗纳福”一类口彩。为什么?这又与古代“二十八星宿”说法有关。

古代“二十八星宿”中的娄宿真形旗,旗上绘“娄金狗”。

二十八星宿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娄宿,其五行属性为“金”,对应的动物刚好是狗,故称“娄金狗”或“天狗”。狗能禳灾避邪,故娄宿是吉星,古人相信“娄星竖柱起门庭,财旺家和事事兴”。汉朝人喜欢的“博局镜”上,便常常“刻娄”,镜子中间刻一狗头,镜铭称:“左龙右虎掌上方,朱崔(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娄博局去不羊(祥)。”因为有“娄金狗”的说法,古人在趋吉的心理下,干脆将狗年概称为“金狗之年”。

课代表划重点:

每六十年一甲子中每一种生肖会重复五次,为了便于区分,古人将这五个相同的生肖年赋予了五行属性。戊戌年属“木”,为“进山之狗”;甲戌年属“火”,为“安身之狗”;丙戌年属“土”,为“自眠之狗”;庚戌年属“金”,为“寺观之狗”;壬戌年属“火”,为“顾家之狗”。

特别声明:

本专栏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作者

倪方六

编辑

苏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