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羊蝎子,对于北宋美食大V苏轼来说,
食物,才是一生最好的陪伴
宋代,真的是对穷人非常友善的朝代。
穷人,有大把大把珍贵且廉价的食材可以享用,真正做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当然,一个很大的原因,估计是烹饪水平比较低下,很多好东西不知道该如何烹制。
这就给了东坡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他的“创意小厨房”里,源源不断的灵感在食物中间迸发,化腐朽为神奇。
掌握了烹饪的核心科技,就能做到“万物皆可烹”。
老天仿佛特别眷顾东坡,知道他吃腻了猪肉:
那就换个地方让你继续发挥吧。
试问苍天饶过谁,老天想叫你得到点什么,必然先让你失去点什么。
吃好喝好的副作用其实也不大,也就得个三高、长点肥肉……
东坡这种历史大咖级的人物,身上也就加了点杠杆,也就是又被贬官了、疾病缠身了、爱妾死了,穷得叮当都不响了……
在东坡身上,人生仿佛永远没有下限。
摊上这事,很多人哪还有胃口和心情去吃?能吃的也就鹤顶红了。
但东坡不一样,越挫越勇,勇敢吃自己。
深渊在凝望他的时候,他在凝望深锅。
只有深夜的食堂,才能治愈他受伤而孤独的心。
食物,成了最好的陪伴。
羊蝎子,便宜、好吃到哭的食材
他被贬到了惠州。
作为穷人阶级先进烹饪力的杰出代表,东坡非但没有消沉,梦想反而越来越大。
王侯将相,宁有“羊”乎?
妈的,我也要吃羊肉。
于是,如今火遍大街小巷的羊蝎子被东坡开发出来。
羊蝎子其实就是羊脊骨,因形同蝎子而得名。
在宋代,这玩意儿比猪肉还便宜,如果和屠夫关系好,白送。
虽然羊脊骨在宋代没人知道该怎么吃,但神奇东坡拿起菜刀,让大家明白了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一切,皆有可能
把整段的羊脊骨顺着接缝处切开,切成均匀的小段,力度要掌握好,不要让雪白的羊脊髓四处飞溅。
铁锅装水,倒入切好的羊蝎子小火炖煮。
火候的掌控和时间的把控在这个时刻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了最后是啃肉还是啃骨头……
毕竟羊骨头上附着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肉,弥足珍贵,别都溶于水了……
捞出,滤干水分,浇上陈年黄酒。
生起炭火,烘烤腌制入味的羊脊骨,点盐少许,略加调味,待骨肉微焦,便大功告成。
酥脆的羊肉和软糯的脊髓混合在一起,竟神奇般地产生了类似虾蟹的香气。
烧菜的乐趣就在于,五味调和的过程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
鱼香肉丝亦如此。
东坡的吃法也很特别,蘸糖吃。
虽然第一次听说烧烤蘸糖的,但是,我也能充分理解。
毕竟,生活太苦,总还是要加点糖,尝一点甜蜜的味道,增加一点活下去的勇气。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看到这句话,想哭。
透着心酸无奈,却又乐观坚强。
东坡官场沉浮,终生漂泊,早就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了。
常年在低谷游荡的他,还能做到随遇而安、气定神闲,把业余爱好发扬光大、千古留名,坚持把菜品吃成了自己的名字,真的是上天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很有可能也会为你端来一口锅。
就看你是用来背,还是用来炒……
人,就是要做一个吃货,因为每一个吃货的灵魂深处,都是乐观、豁达、坚强的。
毕竟没有什么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两个菜。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亦师亦友,在你最孤单的时候,也只有它能时刻相伴左右,陪你度过最坏的时光。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吃货,就看他在嘴与菊上的取舍。
嘴与菊,两者不可兼得,要么宽进严出,要么严进宽出。
在这个选择题上,东坡想都没想,就忍痛选择了嘴。
在惠州,还有一种美食,让东坡停不下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好吃程度自不必说,从“一骑红尘妃子笑”就可见一斑。
每一个胖子,打卡美食的方式各有千秋。
杨贵妃在里程上取胜,玩的是闪送闪吃;
东坡在数量上取胜,玩的是大胃王挑战。
别看荔枝红艳艳的好吃,但是吃多了以后,也会让你的屁股蛋蛋开花红艳艳。
东坡才不管那么多,菊花的伤痛,比得过我内心的疼痛?
很新潮,把疼痛吃法玩成了疼痛疗法。
这就是食物的作用,可以取悦你的嘴,温暖你的胃,抚慰你的心,阵痛也是有的,不过,痛并快乐着。
在惠州三年,一纸诏书又把东坡贬到了更为荒凉的海南儋州。
在宋代,流放海南,是仅次于处死的极刑。
岛上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连肉都没得吃。
新晋岛主东坡,望着茫茫的大海,回忆着漂泊落魄的一生,陷入了沉思:
面朝大海,弄点啥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902.html